暑旱苦热

·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著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乾。 昆崙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拼音

译文

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 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乾? 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我不能够携带天下人一起去避暑,又怎能忍心独自一个,到那儿去逍遥徜徉?

注释

屠:屠杀。这里意为止住、驱除。 着翅:装上翅膀。这里形容太阳腾空,久久不肯下山。 昆仑:昆仑山,中国西部高山,传说为擎天柱,是神仙东王公、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蓬莱:传说中海中三仙岛之一。 遗:留存。

《暑旱苦热》是北宋诗人王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抒发诗人苦于暑热,憎恨“热”、“天”之情;后四句意为尽管昆仑有积雪,蓬莱常遗寒,诗人也不忍心舍弃天下,独自一人前往,重在抒发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赏析

王令是北宋较有才华的诗人,深受王安石赞赏。这首《暑旱苦热》是他的代表作。诗驰骋想像,得唐李贺诗神髓。 诗围绕暑热写。暑天的清风是最受人喜爱欢迎的,但诗说清风本来能送凉,现在却无力驱除热浪,表示对清风的失望,加深暑热给人的难受。诗用了一个“屠”字,令人叹为观止。诗人在用这字时,不言而喻是把风当作了刀。古人把风比作刀,都是说寒风;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的是风的巧,与说风的凛冽属不同的范畴。王令在这里把风比作刀,是寄希望于风,表示对热的强烈憎恶。次句与首句一样,也是故作拗折。日落后天就会凉快一些,可太阳偏偏仿佛胶住了,动也不动,犹如生了翅膀,飞上了山。“着翅”二字,固然是由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而后世往往以“金鸟”称太阳联想而来,但王令首次运用,充满生新感。落日飞上天当然是假象,却很深刻地表现了盼望太阳赶快坠落、凉爽快些到来的心理,大似后来《西厢记》中张生盼日落,说太阳黏在天上,“捱一刻似一夏”的迫切难忍的心情。 颔联转入议论,还是表现“苦热”,又照应“暑旱”。三伏乾旱,其热尤盛,天旱得久了,眼前的小河小沟便都乾涸,但乾旱似乎没有尽头,使人们不禁担心连江海也将枯竭。暑天正是庄稼生长最需要水的时候,如此乾旱,收成即将无望,生计将出现危机,于是诗人由担心变成对上天的责问:“天难道不怕银河也会因此而干枯吗?”这联虽是议论,但由地上的江海而想到天上的银河,思路广阔奇特。 颈联宕开一层,由热想到避热。现实中既然没有可以躲避的清凉世界,诗人的思绪便飞向了虚幻的神仙世界。他想到神仙居住的昆仑山顶常年有雪,那海上仙山蓬莱岛,四季阴凉。对热想冷,由暑思冰雪,是诗人常用的构思,如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履层冰。”王令由冰雪而进一步扩展到神仙所居地的高寒,更为奇特。人间苦热,属意仙境,诗意到此似乎已尽,王令却又把思路猛地拉回,说即使有神山仙岛、清凉世界,但不能与普天下人一起享受,自己决不会独个前往。这尾联直接展示诗人广大的胸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完全一致,也是他“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助于天下”(王安石语)的品质的表现。同时,“手提天下”,又展现了诗人勃勃壮志,及睥睨天下的豪情。 王令这首诗力求生硬,想象奇特而不怪谲,在宋人诗中比较少见,诗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的思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屠杀,消除。
  • 著(zhuó)翅:装上翅膀。

翻译

清风吹拂也难以消除酷热,夕阳好像长了翅膀飞上山头。人们本来就害怕江海会枯竭,老天难道就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昆仑山那么高还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常常遗留着清寒。不能提着整个世界前往那里,又怎忍心独自离开去那其间游历。

赏析

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胸怀和对清凉世界的向往。前两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暑热的难耐,“屠”字形象地突出了暑热之顽固。接下来表达出对资源枯竭的担忧,以及对上天的质问。后两句提到远方的清凉之地,却因心系天下而不能前往,进一步烘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全诗立意高远,充满激情和感慨,反映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王令

宋大名元城人,长于广陵。初字钟美,改字逢原。少孤贫,未尝从师,辞章已雄伟老成。王安石推重其人品文章,为之延誉,并以夫人之妹妻之。诗学韩愈、孟郊,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有《广陵集》。 ► 477篇诗文

王令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