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二首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后,于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命,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扬雄(yáng xióng):字子云,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 天禄:汉代宫廷中的藏书阁。
  • 华藻:华丽的辞藻。
  • :敏锐,在此可理解为擅长。
  • 初学:初入门者,此指刚刚学习的人。
  • 覃思(tán sī):深思。
  • 适莫:指用情的亲疏厚薄。
  • 邹鲁: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 :觉悟。
  • 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 投阁:扬雄曾校书天禄阁,王莽篡汉时,刘歆之子刘棻因事株连扬雄。当狱吏来抓时,扬雄从天禄阁上跳下,差点摔死。
  • 愚儒:愚昧的儒生。
  • 卓荦(zhuó luò):超绝出众。

翻译

扬雄在天禄阁中研读,他的华丽辞藻让初学者感到敏锐而擅长。他深思到晚年才有收获,对于名声的显达或隐晦,并不在意亲疏厚薄。在文化昌盛的邹鲁之后,他在这里成为先觉者。他哪里曾知晓符命之事,又何苦自己跳阁呢?长安的那些愚昧儒生,操行本来就浅薄。他们出于排斥异己进行诽谤嘲笑,记载的流传也因疏漏简略。孟子劝说攻打燕国,伊尹努力劝说亳地(的君主)。他们拦住马触到兵锋,吃牛是为了求得禄爵。稍微懂得羞耻的人都不会这样做,何况那些都是超绝出众的人呢。史官们遮蔽了很多见闻,自古以来就喜欢牵强附会。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对扬雄的评价。诗中肯定了扬雄的文学才华和他在学术上的深思与成就,同时对他因卷入政治风波而遭遇的不幸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和理解。诗中还批评了长安的一些愚昧儒生的浅薄操行以及史官记载的疏漏和穿凿附会。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看法。通过对扬雄及其他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道德和历史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将扬雄与长安愚儒进行对比,突出了扬雄的与众不同,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