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

士常疑西伯,何至羑里辱。 瞽鳏亲父子,尚脱井廪酷。 昏主虽圣臣,飞祸安可卜。 致命遂其志,虽穷不为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羑里:yǒu lǐ,古地名,又称羑都,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 4.5 公里的羑里城遗址。
  • 瞽鳏:gǔ guān,指舜的父亲瞽叟和后母以及同父异母弟弟象曾多次谋害舜。

翻译

士人常常对西伯侯有疑问,为何会到羑里遭受屈辱。舜和他那瞎眼的父亲以及鳏居的后母等亲人之间,尚且会经历从井里和仓库中逃脱迫害的残酷之事。昏庸的君主即使有圣明的臣子,飞来的祸患又怎么能够预料呢。舍弃生命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即使陷入困窘也不会被羞辱。

赏析

这首诗探讨了命运的无常以及面对困境时应有的态度。诗中以历史人物西伯侯在羑里受辱和舜曾遭亲人迫害为例,阐明了即使是杰出人物也可能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的道理。同时强调只要坚守志向,面对困境不屈服,即使身处艰难处境也不可耻。诗人通过对古人事迹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深沉思索,也反映出其对坚定信念和追求的肯定。整体给人一种深沉而有力量的感觉。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