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濛濛吹湿汉衣冠。
拼音

注释

塞:边塞。指宋和辽交界的地方。 涿州:今河北省涿县。沙上--沙丘,平原。饮--饮酒,进餐。盘桓:逗留, 这句说:边塞古起雨来,百姓看到宋朝使臣哭了起来,好象雨水把泪水催落下来一样。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汉衣冠--指宋朝使臣的衣着。这句说:边塞蒙蒙细雨把雨宋朝使臣的衣着淋湿了。(燕泪落和汉衣湿在雨里同时出现,暗示宋使看到燕地百姓哭泣,深受感到,也跟着掉泪。)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涿州(zhuō zhōu):今河北省涿州市。
  • 盘桓:徘徊,逗留。
  • :指边地。当时宋辽边界地区。

翻译

在涿州的沙滩上饮酒逗留,观看契丹人表演的《春风小契丹》舞蹈。 边塞的细雨似乎有意催落人们思乡的眼泪,细雨蒙蒙打湿了汉人官员的衣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辽边境的一个场景。诗人在涿州的沙滩上,看到了契丹人的舞蹈表演,同时又感受到了边塞细雨所带来的别样氛围。诗中的情景交融,通过“看舞”和“塞雨”的描写,表现出了边境地区的独特风貌和诗人复杂的情感。前两句写的是热闹的场景,后两句则转向了略显忧伤的氛围,“塞雨巧催燕泪落”用巧妙的笔触写出了人们的思乡之情,而“濛濛吹湿汉衣冠”则以景衬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整首诗既有对边境风俗的观察,又有对人们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