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奉常李明府招同黎秘书徐方伯集于广惠寺

兰若一尊春可怜,鸣珂初散未央前。 会从七子称诗地,身领诸侯入计年。 秘馆召归沧海钓,玺书催上豫章船。 他时去住应相忆,尚有扬雄守太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兰若:指寺庙。
  • 鸣珂:古代官员出行时,随从所持的响器,用以显示身份。
  • 未央:指未央宫,汉代皇宫。
  • 七子:指汉代的七位著名文学家。
  • 入计年:指参与国家大计的年纪。
  • 秘馆:指皇家图书馆。
  • 沧海钓:比喻隐居或不问世事。
  • 玺书:皇帝的诏书。
  • 豫章船:指前往豫章(今江西南昌)的船只。
  • 扬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 太玄:扬雄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翻译

在春意盎然的寺庙中举杯共饮,甚是可爱,官员们刚从未央宫前散去,鸣珂声犹在耳。 我们在此聚会,仿佛回到了七子称颂诗歌的盛地,而我正值参与国家大计的年纪。 被召回到皇家图书馆,如同隐居沧海之钓,皇帝的诏书催促我登上前往豫章的船只。 将来无论去留,我们都应相互怀念,就像扬雄坚守着他的太玄之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与友人在寺庙中聚会的情景,通过对“兰若”、“鸣珂”、“未央”等词语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古雅而庄重的氛围。诗中“七子称诗地”和“身领诸侯入计年”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和政治的重视,而“秘馆召归沧海钓”和“玺书催上豫章船”则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皇命的矛盾情感。结尾的“扬雄守太玄”则是对坚守学问和理想的自我期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文学和政治生涯的复杂情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