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良张元易二光禄携酒见过得丝字

文园供奉已多时,杜曲看花兴不迟。 金埒能来嘶紫马,玉壶谁为绾青丝。 乍闻词客题鹦鹉,何事骚人怨菉葹。 日暮夹城钟欲动,江南春色滞归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园供奉:指在文园(皇家园林)中担任供奉官,这里指作者自己。
  • 杜曲看花:杜曲,地名,位于长安附近,以花卉著称。这里指欣赏花卉。
  • 金埒:金色的马厩。
  • 嘶紫马:紫马嘶鸣,紫马象征高贵。
  • 玉壶:指精美的酒壶。
  • 绾青丝:绾,系;青丝,指酒壶上的装饰绳索。
  • 词人:指擅长写词的文人。
  • 鹦鹉:这里可能指鹦鹉的美丽或鹦鹉学舌,象征文人的才华。
  • 骚人:指诗人,这里特指屈原,因其作品《离骚》。
  • 菉葹:一种草,这里可能指屈原作品中的植物,象征忧国忧民的情怀。
  • 夹城:指城墙之间的道路。
  • 钟欲动:钟声即将响起,暗示时间的流逝。

翻译

我在文园供奉已经很久了,但在杜曲看花的兴致依旧不减。金色的马厩里,紫色的马儿嘶鸣,而那精美的酒壶上,谁来系上青色的丝带呢?突然听到词人们吟咏鹦鹉,为何诗人却要抒发对菉葹的哀怨呢?日暮时分,城墙间的钟声即将响起,江南的春色让我迟迟不愿归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文园供奉的闲适生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金埒嘶紫马”和“玉壶绾青丝”等意象,展现了富贵与雅致的生活场景。同时,通过“词人题鹦鹉”与“骚人怨菉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不同文人生活态度的思考。结尾的“江南春色滞归期”则抒发了诗人对江南春色的留恋,以及对归期的犹豫和不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