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西署二首
阴阳示生杀,律法原铨衡。
三尺贵所持,淑问司邦刑。
议事固以制,亭疑慎斯矜。
官寺既建长,复置廷中平。
赭衣虑塞路,丹笔匪可轻。
贵踊忧岂细,泣隅涕偏零。
法密苦凝脂,象魏悬日星。
行看石阜中,深溪峭墙形。
释滞传古议,挈令扬主明。
乳虎纵噬人,博士动引经。
五覆毋重比,端心铭鞠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铨衡:衡量,评判。
- 三尺:古代法律文书的高度,这里指法律。
- 淑问:公正的审问。
- 亭疑:审慎地怀疑。
- 矜:慎重。
- 赭衣:古代罪犯穿的红褐色衣服。
- 丹笔:古代官员用来记录判决的红色笔。
- 踊贵:物价上涨。
- 泣隅:角落哭泣,形容孤独无助。
- 象魏:古代宫廷外的阙门,这里指法律的威严。
- 石阜:石头堆积的地方,这里指监狱。
- 挈令:颁布命令。
- 乳虎:幼虎,比喻年轻而凶猛的人。
- 博士:古代学官名,这里指学者。
- 五覆:反复审查五次。
- 鞠城:古代的监狱。
翻译
阴阳显示出生与死的规律,法律原本就是用来评判的工具。法律是我们所珍视的,公正的审问是国家的刑罚之本。讨论事情固然要有制度,审慎地怀疑时要慎重对待。官署既然设立了长官,又在朝廷中设置了公平的机构。担心罪犯堵塞道路,红色的笔记录不可轻视。物价上涨的忧虑岂是小事,孤独无助的人在角落哭泣。法律严密如同凝固的油脂,法律的威严如同悬挂的日星。行走在监狱中,深邃的溪流和陡峭的墙壁形成景象。传播古代的议题,颁布命令展示主上的英明。幼虎即使噬人,学者也会引用经典。反复审查五次,端正心态铭记监狱的教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阴阳、法律与生杀的关系,强调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诗中通过对官署、法律文书、罪犯衣着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执行的慎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法律严密执行的忧虑。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法律的庄严,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