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歌

麒麟锦带佩干将,鱼鸟分麾跃骕骦。 夷虏尽归典属国,朝廷先系左贤王。 运筹硕画资帷幄,制胜先声出庙堂。 愿得虎臣分斧钺,周家磐石万年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吉祥。
  • 锦带:华丽的带子,常用于装饰或作为身份的象征。
  • 佩干将:干将,古代名剑,佩带干将剑,表示武士的身份和威严。
  • 鱼鸟分麾:麾,指挥旗,鱼鸟图案的旗帜,代表不同的军队或指挥。
  • 跃骕骦:骕骦,古代传说中的神马,跃骕骦表示军队行动迅速。
  • 夷虏:古代对边疆民族的蔑称。
  • 典属国:古代官职,负责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 左贤王: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中的高级官职,常指敌方的首领。
  • 运筹硕画:运筹帷幄,指在幕后策划军事行动;硕画,宏大的计划。
  • 资帷幄:提供策略和支持。
  • 制胜先声:先声夺人,指在战争中先发制人,取得优势。
  • 庙堂: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政治机构。
  • 虎臣:勇猛的将领。
  • 斧钺:古代的兵器,象征军事权力。
  • 周家磐石:比喻国家的稳固和长久。

翻译

身着麒麟图案的锦带,佩带着名剑干将,鱼鸟图案的旗帜分别指挥着军队,神马骕骦跃动,象征着军队的迅速行动。边疆的夷虏都被归入典属国的管理之下,朝廷首先擒获了敌方的左贤王。在幕后运筹帷幄,制定宏大的计划,为国家提供策略和支持,先声夺人,从朝廷中发出制胜的号令。愿有勇猛的将领分担军事权力,使国家如磐石般稳固,万年长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的军事盛况和国家的强盛。通过麒麟锦带、佩干将等意象,展现了武士的威严和军队的雄壮。诗中“夷虏尽归典属国”和“朝廷先系左贤王”表达了国家对边疆的稳固控制和对敌方的有效打击。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通过“虎臣分斧钺”和“周家磐石万年长”的比喻,强调了将领的重要性和国家的稳固。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充满了对国家强盛的自豪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