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献俘侍班纪事

卤簿初齐散晓烟,西山秋色凤楼前。 歌成鸣鸟笙镛间,礼定牵羊玉帛先。 曾忆肩遗经汉月,今来面缚望胡天。 藁街已近蛮夷邸,飞檄仍传过九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卤簿:古代帝王外出时在其前后的仪仗队。
  • 凤楼:宫内的楼阁,常指皇后所居之地。
  • 笙镛:古代的两种乐器,笙和镛。
  • 牵羊:古代的一种投降仪式,表示臣服。
  •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古代常用于祭祀或作为礼物。
  • 肩遗:指肩负着遗留下来的重任或使命。
  • 面缚:古代的一种投降方式,表示完全屈服。
  • 藁街:古代长安城内的一条街道,多用于安置外族俘虏。
  • 蛮夷邸:古代安置外族使节的馆舍。
  • 飞檄:快速传递的军令或文书。
  • 九边:指明朝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

翻译

清晨的烟雾刚刚散去,仪仗队整齐地排列着,西山的秋色映照在皇宫的凤楼前。 乐声中鸟鸣与笙镛交织,仪式上牵羊投降,玉帛先行,象征着礼节的完成。 曾经肩负着遗留下来的重任在汉地的月光下,如今来到这里,面对着胡人的天空,完全屈服。 藁街已经临近安置外族的馆舍,快速的军令仍在传递,越过九个边防重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宫廷中的一次盛大仪式,通过“卤簿”、“凤楼”、“笙镛”等词汇展现了皇家仪仗的庄严与华丽。诗中“牵羊”、“玉帛”等词语体现了古代投降仪式的细节,而“肩遗”、“面缚”则表达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屈服。结尾的“藁街”、“蛮夷邸”、“九边”则勾勒出了边疆的紧张气氛和国家的边防重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明代宫廷的盛况,也反映了边疆的严峻形势。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