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杭州报国胜果梵天诸寺三首

· 苏葵
楼台矗矗阁青山,千个长松竹万竿。 城近却能辞俗驾,云闲应为护诗坛。 香前结愿成来业,方外留情恨有官。 不是老坡无玉带,欲将何物换蒲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矗矗(chù chù):高耸的样子。
  • 俗驾:指世俗之人的车马,这里指世俗的纷扰。
  • 云闲:白云悠闲飘拂的地方。
  • 诗坛:诗人聚会吟诗的场所,这里泛指文人雅士的活动领域。
  • 方外:世俗之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
  • 来业:佛教语,指未来的善业。
  • 老坡:指苏轼,号东坡居士,“坡”是对他的简称。

翻译

楼台高高耸立紧靠着青山,成千上万的青松翠竹生长其间。城池虽近却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白云悠闲的地方应当会保护这文人雅士的天地。在香火前许愿成就未来的善业,身处世俗之外的我因有官职而遗憾不能尽情留连。若不是苏轼没有了玉带,又能用什么来换取打坐的蒲团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报国胜果梵天诸寺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通过“楼台矗矗”“阁青山”“千个长松竹万竿”等描写,展现了寺庙环境的清幽与宁静,给人一种高远、深邃的美感。“城近却能辞俗驾,云闲应为护诗坛”则表达了诗人在接近城池的地方却能摆脱世俗的困扰,以及对这片充满诗意的地方的珍视。接下来,诗人在香前许愿,希望能成就善业,但又因自己尚有官职而不能完全超脱于世俗之外,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最后一句用苏轼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环境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