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思贤参政使蜀

清晨旌节三川去,今日车书万国同。 燕饯都亭来诏使,停骖乡井访邻翁。 峰经回雁边声静,峡入啼猿树影空。 昭烈祠西诸葛庙,秦州城北隗嚣宫。 神交露立苍茫际,长啸风生感慨中。 毛伯昔闻周上介,随何今见汉明公。 布宣德意相如檄,囊括山川太史功。 河陇从兹兵不构,沴辕此去路相通。 庭充橘柚陈方物,歌听《巴渝》识土风。 最是多情江汉水,直随归楫到江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节(jīng jié):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 三川:三条河流的合称,此处指蜀地。
  • 车书万国同:形容天下统一。
  • 燕饯(yàn jiàn):设宴送行。
  • 都亭:城邑中的驿舍。
  • 停骖(tíng cān):停车。
  • 乡井:家乡。
  • 回雁:指回雁峰。
  • 啼猿:猿猴的啼叫声。
  • 昭烈祠:纪念刘备的祠堂。
  • 隗嚣宫:隗嚣曾在秦州城北建宫。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露立:露天站立。
  • 毛伯:西周卿士。
  • 上介:古代外交使臣的一个级别。
  • 随何:汉初名臣,善辩。
  • 明公: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 布宣:传布宣扬。
  • 德意:恩德情意。
  • 相如檄(xi):司马相如的檄文,指有说服力的文书。
  • 囊括(náng kuò):全部包罗。
  • 太史功:像太史记录历史一样的功绩。
  • 河陇:古代指河西与陇右。
  • 沴(lì)辕:坏车,借指灾难困苦。
  • 方物:本地产物,土产。
  • 巴渝:巴渝地区的音乐。

翻译

清晨手持旌节前往蜀地的三川,如今国家统一,车同轨书同文。 在都亭设宴为诏使送行,停车在家乡访问乡邻老翁。 山峰经过回雁峰,边地的声音安静下来,峡谷中传来猿猴的啼叫声,树影显得空荡荡的。 昭烈祠西边是诸葛庙,秦州城北有隗嚣宫。 在苍茫之际精神相交,露天站立,长啸声中生出万千感慨。 毛伯往昔听闻是周朝的上介,随何如今见到了汉之明公。 传布宣扬恩德情意如司马相如的檄文,包罗山川如同太史记录历史般的功绩。 从此河陇地区不再有兵乱,消除灾难困苦,此去路途相通。 庭院中摆满了橘柚等地方特产,听着《巴渝》之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最是那多情的江汉之水,一直随着归去的船楫流到江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送蔡思贤参政出使蜀地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诗中既描写了沿途的风景,如回雁峰、啼猿峡等,又提及了当地的历史遗迹,如昭烈祠、诸葛庙、隗嚣宫等,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蔡思贤的赞美,将他比作毛伯、随何、司马相如等历史名人,期望他能够不辱使命,传布德意,消除兵乱,为当地带来和平与繁荣。最后,诗以江汉水随船归江东作结,寓意着对蔡思贤的顺利归来的期盼。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之作。

苏伯衡

元明间浙江金华人,字平仲,友龙子。博涉群籍,文词蔚赡有法,以善古文闻名于时。元末贡于乡,洪武间入礼贤馆,为国子学录,迁学正,擢翰林编修。十年,宋濂荐以自代,以疾力辞。二十一年聘主会试,寻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下狱死。二子救父并被刑,士论惜之。有《苏平仲集》存世。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