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都宪登庸次第卷十首泮水春融

· 苏葵
衣乌星彩五更明,人傍金门听漏声。 立马据鞍思谏草,豸衣沾得露华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衣乌:黑色的衣服,这里指官员的朝服。(“衣”读作“yī”)
  • 星彩:星光。
  • 五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五更指凌晨三时至五时。
  • 金门:代指宫门。
  • 漏声:古代用滴漏计时,漏声即滴漏之声,这里指报时的声音。
  • 立马:骑在站立不动的马上。
  • 据鞍:跨着马鞍。
  • 谏草:谏书的草稿。
  • 豸(zhì)衣: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衣服,因其上绣有獬豸图案,故名。獬豸是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用獬豸作为执法官的象征。
  • 华清:清冷的露水。

翻译

天色还未亮,身着黑色朝服的人在星光的映照下显得尤为醒目,这个人站在宫门外倾听着报时的滴漏声。他骑在马上,手按马鞍,心里思索着谏书的草稿,身上的监察官服沾上了清冷的露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清晨准备上朝前的情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展现了官员的尽职尽责和对朝政的关心。诗中的“衣乌星彩五更明”,以视觉形象开篇,突出了时间之早和气氛之肃穆。“人傍金门听漏声”,进一步强调了地点和环境,宫门的威严和时间的紧迫在这句中得以体现。“立马据鞍思谏草”,则生动地刻画了官员认真思考谏言的形象,表现出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一句“豸衣沾得露华清”,既点明了环境的清冷,又暗示了官员的辛勤付出。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简练,将官员的形象和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