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篇

秋风萧瑟天气清,万里无霞月正明。 初向溪边摇素练,忽离海峤傍高城。 高城索寞凉飙急,残柳参差昏鸦集。 桂树娟娟影渐横,银河耿耿光才入。 水晶宫阔玉壶寒,云母屏空碧露湿。 吹箫楼上凤皇栖,织锦堂中蟋蟀泣。 白苧含愁舞袖閒,青衫掩泪琵琶涩。 霜落星移玉漏深,如何对此不伤心。 生憎翠被芙蓉帐,羞结双珠玳瑁簪。 镜里孤鸾空照影,曲中别鹤易成音。 有客还赓荡子赋,无人更续白头吟。 可怜蟢子坠罗帏,可怜蟾影照寒衣。 与君相忆还相恨,与君同宿不同飞。 四壁蛩吟生晚怨,满床蝶梦唤人归。 蝶梦蛩吟几度新,起看秋月坠江滨。 更吹数韵裂云笛,共访霓裳天际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瑟(xiāo sè):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一般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 素练:白色的绢帛,这里比喻月光像白色的绢帛一样。
  • 海峤(qiáo):海边的山岭。
  • 高城:高大的城墙。
  • 索寞:形容孤单、寂寞。
  • 凉飙(biāo):凉风。
  • 耿耿:明亮的样子。
  • 水晶宫:传说中的水神或龙王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清冷的月宫。
  • 玉壶:本指美玉制成的壶,这里用来比喻明月。
  • 云母屏:用云母镶嵌的屏风。
  • 吹箫楼:传说中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的地方。
  • 织锦堂:指苏蕙为挽回丈夫窦滔的心,在锦缎上织回文诗的地方。
  • 白苧(zhù):白色的苎麻。
  • 玉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 蟢子(xǐ zǐ):一种蜘蛛,古人认为见到蟢子是喜事的象征。
  • 蟾影:月影,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影代称月影。

翻译

秋风瑟瑟,天气清朗,万里天空没有云霞,月亮正明亮地挂在天上。 起初月光像在溪边摇动的白色绢帛,忽然又离开海边的山岭,依傍着高大的城墙。 高大的城墙显得孤单寂寞,凉风吹得很急,残败的柳树参差不齐,黄昏的乌鸦聚集在一起。 桂树的影子渐渐横斜,银河明亮的光芒才刚刚映入。 水晶宫广阔,玉壶般的月亮寒冷,云母屏风空旷,碧绿的露水湿润。 吹箫楼上好像有凤凰栖息,织锦堂中蟋蟀在哭泣。 穿着白苧的女子含着忧愁,舞动的衣袖显得闲适,穿着青衫的人掩面流泪,琵琶声也变得晦涩。 秋霜降落,星辰移动,玉漏中的水越流越深,面对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伤心呢? 生来就憎恨那翠被芙蓉帐,羞于系上那双珠玳瑁簪。 镜子里孤独的鸾鸟徒然照着自己的影子,乐曲中的别鹤之音容易让人感伤。 有客人还在续写那游子的诗赋,却没有人再续写《白头吟》。 可怜那蟢子坠落在罗帏上,可怜那月影照着寒衣。 与你相互思念又相互怨恨,与你同睡一处却不能一同飞走。 四面墙壁上的蟋蟀吟唱着生出晚间的哀怨,满床的蝴蝶梦呼唤着人归来。 蝴蝶梦和蟋蟀的吟唱一次次更新,起身看到秋月坠落在江边。 再吹奏几段能撕裂云层的笛声,一起去拜访那在天边舞动霓裳的仙人。

赏析

这首《秋月篇》通过对秋月及周围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描绘了秋风萧瑟、秋月明亮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诗人通过描写高城的寂寞、残柳昏鸦的聚集、桂树银河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秋夜的凄凉。诗中用“水晶宫阔玉壶寒,云母屏空碧露湿”等词句,形象地表现出月宫的清冷和孤寂。

在后半部分,诗人借助吹箫楼、织锦堂的典故,以及白苧女子、青衫人的形象,表达了爱情的忧愁和无奈。“生憎翠被芙蓉帐,羞结双珠玳瑁簪”则表现了诗人对某种情感的抗拒和不满。最后,诗人通过蟢子、蟾影、蛩吟、蝶梦等意象,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复杂情感,既有思念又有怨恨,既有期待又有无奈。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秋夜月下的所思所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罗万杰

罗万杰,字贞卿,号庸庵。揭阳人。明思宗崇祯七年(一六三四)进士。初官行人,两奉使册封吉、荆二藩。十三年,召对,给笔札,问修练储备四事,侃侃陈利弊,切中时艰,擢吏部主事,转验封员外郎。冢宰郑三俊澄清吏政,力荐其诚实不阿,破格畀以选事,在职一年,丁内艰归。值岁祲,倡富户出谷平粜,全活甚众。甲申之变,会南都迎立,徵拜副都御史。闻马士英、阮大铖用权,辞不出,矢志岩壑,结庐于埔阳之双髻峰,草衣蔬食,与樵牧高僧为侣。林居三十年,足迹不入城市。晚号樵子,乡人私谥曰文节先生。有《瞻六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 2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