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写怀二首

· 苏仲
古城荒莽枕沧洲,地僻天高草木愁。 老吏短衣迎马首,蛮郎赤脚拜沙头。 逢春乱鸟啼无断,傍午岚烟湿未收。 抚景独怜衰病久,不胜憔悴海天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沧洲(cāng zhōu):滨水的地方。常用来泛指隐士的居处。
  • 老吏:经验丰富的官吏。
  • 蛮郎: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青年的称呼。
  • 岚烟(lán yān):山间雾气。
  • (zōu):角落。

翻译

古老的城池荒凉苍茫,倚靠在水边,这个地方偏僻,地势高,连草木都带着忧愁。经验丰富的官吏穿着短衣在马前迎接,南方的青年赤着脚在沙头跪拜。每到春天,纷乱的鸟儿不停地啼叫,将近中午,山间的雾气还潮湿未散。看着这景色,我独自怜悯自己长久以来的衰弱多病,在这天涯海角,憔悴不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象州荒凉僻远的景象以及诗人自身的衰病愁苦。诗的首联通过“古城荒莽”“地僻天高”“草木愁”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颔联描写了老吏和蛮郎的迎接之态,展现出当地的风俗和人情。颈联中“逢春乱鸟啼无断”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嘈杂,“傍午岚烟湿未收”则描绘了雾气弥漫的景象,增添了一丝压抑之感。尾联中诗人抚景自怜,感慨自己久病衰弱,在这海天角落之地,更加感到憔悴不堪。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象州的景况与诗人的心境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寂。

苏仲

苏仲,任广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归田。十四年,卒于家。有《古愚集》,诗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其来孙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户部主事古愚公传》,见《古愚集》卷首。苏仲诗,以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顺德苏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为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