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宪副敖君贵之兵备苏州便道省觐

· 严嵩
渝水蒙山墟上居,彩衣计日拜庭除。 寒星拥传催旄节,朔雪趋程奉简书。 城隐三吴开府地,战收千舰用兵馀。 海邦坐镇无戎檄,圣代鲸波已晏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渝水:古水名。
  • 蒙山:山名。
  • (xū):原来许多人家聚居而现在已经荒废了的地方。
  • 彩衣:这里指穿着彩色衣服的子女,是孝顺的象征。
  • 庭除:庭院。
  • 拥传:谓出使。古代官府的符信,或为使者信物,或为传车的封缄。
  • 旄(máo)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牦牛尾装饰。
  • 朔雪:北方的雪。
  • 简书:古代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事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
  • 三吴:指代江南地区。
  • 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 戎檄(xí):军事文书,这里指战事。

翻译

在渝水蒙山的废墟之上居住,计算着日子穿着彩衣准备拜谒庭院。 寒星闪烁,使者拿着符节催促前行,北方的雪催促着赶路,是为了奉行文书的命令。 城池隐藏在三吴这开设府署的地方,战争结束后,千艘战船闲置。 在海邦稳稳地镇守,没有战事的文书传来,圣明的时代如大海的波涛已经平静安宁。

赏析

这首诗是严嵩为送宪副敖君贵前往苏州整备军事,顺便回乡省亲而作。诗的首联描绘了敖君贵即将归家的情景,表现出他的孝顺。颔联通过“寒星”“朔雪”的描写,烘托出行程的紧迫和使命的重要。颈联描述了苏州的战略地位以及战争结束后的状况。尾联则强调了海邦的安宁,表达了对圣明时代的赞美。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既表现了军事行动的严肃,又展现了对和平的期望。

严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渐厌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钤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