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除夕

· 苏葵
钟鼓楼头报岁除,五更春入敝裘初。 桃符自把寻佳句,银鬓谁教逼老夫。 城市人家闻爆竹,海蠡杯子酌屠苏。 太平叨禄无裨补,只教嵩呼近御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除:年终的日子,即除夕。
  • 敝裘(bì qiú):破旧的皮衣。
  • 桃符: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用于辟邪。后演变成春联。
  • 银鬓:白发。
  • 海蠡(lǐ):海螺壳制成的酒杯。
  • 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 叨禄:指无功受禄。
  • 裨补(bì bǔ):增添益处,补助。
  • 嵩呼:古代臣下祝颂皇帝,高呼万岁。

翻译

钟鼓楼上传来报告除夕的声音,五更时分春天的气息初次进入我这破旧的皮衣。我自己拿着桃符想要寻找好的诗句,是谁让我的白发逼迫我变成了老人呢?城市中的人家听到爆竹声响,我用海螺壳做的杯子斟上屠苏酒。我享受着太平之世的俸禄却没有什么补益,只能在皇帝近旁高呼万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的情景和诗人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钟鼓楼报岁除和春入敝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颔联中诗人面对桃符,想要寻找佳句,却又感慨岁月使自己变老。颈联描写了城市中人们庆祝除夕的场景,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功受禄的惭愧之情,以及只能在皇帝身边高呼万岁的无奈。整首诗既有对节日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考,语言简洁,意境深沉。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