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爱菊花

· 苏仲
隐逸之花归隐人,高标幽致自天真。 严霜冷月见晚节,素香佳色淩清晨。 诗酒门墙堪托迹,王侯池馆岂容身。 春风笑杀千红紫,都向园林学媚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隐逸(yǐn yì):指隐居不仕,遁匿山林。
  • 高标:高耸,挺拔。也指高洁的品格。
  • 幽致:幽静雅致。
  • 天真:指没有做作和虚伪,纯真自然。
  • :在这里有超越、胜过的意思。

翻译

菊花是隐者之花,也是归隐之人的象征,它有着高洁的品格和幽静雅致之态,自然纯真。在严霜冷月中,菊花展现出它的晚节(高尚的节操),那素雅的花香和美好的颜色在清晨时分胜过其他花卉。在诗酒的环境中,菊花可以寄托人的情感和足迹,那些王侯的池馆岂能容得下菊花这样高洁的存在。春风中,那些千红万紫的花朵讨好般地争奇斗艳,都向园林中跑去,学着谄媚他人,真让人觉得可笑。

赏析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隐逸之态。诗的前两句通过“隐逸之花”和“归隐之人”的类比,强调了菊花的高标幽致和天真自然的特点。接下来的两句,通过“严霜冷月”和“素香佳色凌清晨”的描写,进一步突显了菊花的坚韧和独特的美丽。“诗酒门墙堪托迹,王侯池馆岂容身”则表达了菊花的高洁不屈,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质。最后两句,通过与“千红紫”的对比,讽刺了那些迎合世俗、谄媚讨好的花卉,再次突出了菊花的与众不同和高贵品质。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菊花的高尚品质与其他花卉的世俗之态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

苏仲

苏仲,任广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归田。十四年,卒于家。有《古愚集》,诗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其来孙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户部主事古愚公传》,见《古愚集》卷首。苏仲诗,以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顺德苏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为底本。 ► 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