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京都

俗吏曾随计吏来,可堪复别凤城隈。 清时自辟公孙阁,此日虚经郭隗台。 夹路笙簧山鸟哢,向人颦笑野花开。 倚风南望沧江渺,拟上高堂寿一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俗吏:指普通的地方官员。
  • 计吏:古代负责统计和记录的官员。
  • 凤城:指京城,这里指的是明朝的都城北京。
  • :角落,弯曲处。
  • 清时:太平盛世。
  • 公孙阁:指高雅的官邸或学府。
  • 郭隗台:古代名士郭隗的台,这里比喻为重要的政治或文化中心。
  • 笙簧: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音乐。
  • 山鸟哢:山鸟的叫声。
  • 颦笑:皱眉和微笑,形容花的样子。
  • 沧江:泛指遥远的大江。
  • 高堂:指父母或长辈的居所。

翻译

我这个普通的地方官员曾随着统计官员来到京城,现在又要离开这都城的角落。在这太平盛世,我本可以开辟一个像公孙阁那样的高雅之地,但今天我却空自经过像郭隗台那样的重要场所。道路两旁传来笙簧的音乐,山鸟在鸣叫,野花向人皱眉微笑。我倚着风向南望去,看到遥远的大江,心中想着回到高堂,为长辈敬上一杯寿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一位普通官员在京城的短暂停留和对未来的感慨。诗中,“俗吏曾随计吏来”一句,既表达了自己的身份,也暗示了对京城繁华的向往。后文通过“公孙阁”与“郭隗台”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无奈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结尾的“倚风南望沧江渺,拟上高堂寿一杯”则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杨文卿

明浙江鄞县人,字质夫。曾任刑部主事,累官山东提学副使。平居待人宽和,每临事则确然不可夺。为政廉,身后橐无余资,惟图书数箧而已。有《崧畦集》、《笔谈类稿》、《苕溪集》。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