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余干东山书院

山连县市寂无哗,先哲遗踪更可嘉。 鸟外风帆来客舫,云边烟树见人家。 圣经浑灏从来正,俗学纷纭却自邪。 安得紫阳长不死,挥毫重为黜浮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访。
  • 余干:地名,今江西省余干县。
  • 东山书院:位于余干县的一所古代书院。
  • 先哲:古代的贤人。
  • 鸟外:鸟飞不到的地方,形容远。
  • 风帆:船帆。
  • 客舫:载客的船。
  • 云边:云的边缘,形容高远。
  •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 圣经:指儒家经典。
  • 浑灏(hún hào):宏大深远。
  • 俗学:世俗的学问。
  • 纷纭:杂乱无章。
  • 自邪:自相矛盾,不正。
  • 紫阳:指朱熹,因其号紫阳。
  • (chù):贬斥,排斥。
  • 浮华:表面的华丽,不实在。

翻译

山连着县城,静悄悄的没有喧哗声,古代贤人的遗迹更显得可贵。鸟飞不到的地方,风帆从远处驶来,与客船相望;云的边缘,烟雾缭绕的树木中,隐约可见人家。儒家的经典宏大深远,自古以来就是正统,而世俗的学问杂乱无章,却自相矛盾。真希望朱熹能长生不老,再次挥毫,排斥那些表面的华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余干东山书院的宁静景象,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贤人遗迹的敬仰之情。诗中,“鸟外风帆来客舫,云边烟树见人家”一句,以远景和近景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书院的幽静与高远。后两句则通过对儒家经典与世俗学问的对比,表达了对正统学问的推崇和对浮华世俗的批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