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偶书

壮心一片今犹昔,浮世多岐自町畦。 巷伯谩劳伤贝锦,伏波谁与辨文犀。 从来山水知音少,何怪雌雄过眼迷。 赖有婵娟天际月,夜深还照小窗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世:纷扰的世俗社会。
  • :分歧,不同的道路。
  • 町畦(tǐng qí):田界,比喻界限、规矩。
  • 巷伯:古代官名,掌管巷里事务的小官。
  • 谩劳:徒劳,白费力气。
  • 贝锦:织有贝形花纹的锦缎,比喻诬陷人的谗言。
  • 伏波:古代官名,掌管水利。
  • 文犀:有纹理的犀牛角,比喻珍贵之物。
  • 雌雄:比喻胜负、高下。
  • 婵娟:形容月色美好。

翻译

我那颗壮志凌云的心,如今依旧如昔,纷扰的世俗中,道路多分歧,自有规矩。巷伯徒劳地伤感于诬陷的谗言,伏波又有谁能辨认出珍贵的文犀呢?自古以来,知音难寻,难怪胜负高下转瞬即逝,令人迷惑。幸好有那美丽的月亮高悬天际,夜深时还照耀着小窗的西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和人生道路选择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寻的无奈。诗中,“壮心一片今犹昔”展现了作者不变的壮志,而“浮世多岐自町畦”则描绘了世俗的复杂与规矩。后句通过巷伯与伏波的比喻,抒发了对诬陷和珍贵之物难以辨认的忧虑。结尾以月色美好寄托情感,表达了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