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修撰养正所藏王舜耕山水画

山东老人王舜耕,平生与山如有情。 左涂右抹何草草,却似真山被山恼。 山西太史留侯孙,爱山自谓山可飧。 坐中忽有青万矗,终日仰看看不足。 我来把玩未始奇,真山假山远莫知。 天风惨澹动林壑,浮岚积翠空淋漓。 斗壁飞流下深树,暗响潺潺不知处。 两厓中断一桥通,谁结茅庐傍山住。 老人一去何当还,太史心胸如此山。 题诗不尽画中意,梦落齐州苍翠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惨澹(cǎn dàn):形容景色凄凉暗淡。
  • 浮岚(fú lán):飘动的山间雾气。
  • 积翠(jī cuì):堆积的绿色,指山色。
  • 淋漓(lín lí):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渗透、沾湿的样子。
  • 斗壁(dǒu bì):形容山崖陡峭如斗。
  •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流声。
  • (yá):山崖。
  • 茅庐(máo lú):简陋的房屋,常指隐士的住所。
  • 齐州(qí zhōu):古代地名,今山东省一带。

翻译

山东的老人王舜耕,一生与山有着深厚的情感。他随意地左涂右抹,却仿佛真的山峰让他感到烦恼。山西的太史留侯孙,喜爱山景,甚至自言山景可食。在坐中忽然出现万丈青峰,他终日仰望,看不够。

我初看这画并不觉得惊奇,真山与假山相隔遥远,难以分辨。天风凄凉地吹动林壑,飘动的雾气和堆积的翠色在空中淋漓展现。陡峭的山崖下,深树间飞流直下,水声潺潺,不知其源头。两边的山崖中断,一座桥相连,谁在山旁建了茅庐居住。

老人王舜耕已去,何时能回?太史的心胸如同这山一般。题诗难以尽述画中的意境,我的梦已飘落在齐州的苍翠之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山东老人王舜耕与山西太史对山的不同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诗中,“左涂右抹”与“被山恼”生动描绘了王舜耕对山的痴迷与烦恼,而太史的“爱山自谓山可飧”则表现了他对山的极度喜爱。后文通过描绘山水画的细节,如“斗壁飞流”、“暗响潺潺”,进一步以画中景致来象征太史的心胸。结尾的“梦落齐州苍翠间”则深化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与留恋,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