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臣:正直的臣子。
- 将父:侍奉父亲。
- 御车:驾车,这里指担任官职。
- 东华:指东华门,明代皇城的东门,也是官员进出的地方。
- 设醴筵:举行宴会,醴筵指盛大的宴席。
- 可但:岂止。
- 冯家论鲁卫:指冯家讨论鲁国和卫国的事情,比喻讨论国家大事。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记载史事和编纂史书。
- 谈迁:谈论变迁,指讨论历史变迁。
- 商山羽翼:比喻辅佐君主的贤臣。
- 天禄图书:指皇家图书馆中的书籍。
- 取次编:依次编纂。
- 中朝:指朝廷。
- 劳属望:殷切期望。
- 都门:指京城。
- 大夫贤:指贤能的大夫。
翻译
正直的臣子侍奉父亲,年复一年地驾车任职, 有诏令在东华门设宴款待。 岂止冯家讨论鲁卫之事, 须知太史自会谈论历史的变迁。 商山中的贤臣何时能得到重用, 皇家图书馆的书籍将依次编纂。 最是朝廷对之殷切期望, 京城中未许贤能的大夫得到应有的尊重。
赏析
这首作品是董其昌赠送给冯琢庵的诗,表达了对冯琢庵的赞赏和对朝廷用人的期望。诗中通过“端臣将父御车年”展现了冯琢庵的忠诚与勤勉,而“东华设醴筵”则体现了朝廷对他的重视。后句“可但冯家论鲁卫,须知太史自谈迁”暗示了冯琢庵不仅家学渊源,更有深邃的历史见解。末句“都门未许大夫贤”则流露出对朝廷未能充分重用贤才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冯琢庵的赞美,也是对时政的隐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