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廷端太守山水障
苍山突起浮云中,湖光百顷磨青铜。
底须饱看卧游录,入眼已觉红尘空。
何人卜筑依山住,一任飞云挂庭树。
下瞰澄江小作亭,正据溪山最佳处。
柴扉昼掩呼未开,石墙夜雨生莓苔。
门前有客问奇字,短棹自携春酒来。
对岸溪桥大於凳,寒潮渐啮沙头径。
农家地僻少通车,僧舍楼高屡闻磬。
村舂有粟爨有薪,忘机鱼鸟相情亲。
山林岂博钟鼎贵,优游最爱渔樵人。
竹鹤老翁今已矣,半幅生绡映窗几。
风致公然似歙西,归兴萧萧隔千里。
练水屏山今所无,故乡之乐不可孤。
相期岁晚结新社,饱玩天开真画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卧游录:古代一种记录旅行见闻的书籍。
- 红尘:指繁华的世俗世界。
- 卜筑: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门扉。
- 莓苔:青苔。
- 奇字:指难以辨认的古文字。
- 短棹:短小的船桨,代指小船。
- 磬:寺庙中用来敲击的乐器。
- 村舂:农村中用来捣米的工具。
- 爨:烧火做饭。
-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指心境宁静。
- 钟鼎贵:指高官显贵。
- 渔樵人:指隐居的渔夫和樵夫。
- 竹鹤老翁:指画中的老者形象。
- 生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 歙西:地名,今安徽省歙县西部。
- 练水屏山:指山水画。
翻译
苍山高耸,仿佛漂浮在云中,湖面波光粼粼,如同磨光的青铜。无需翻阅那些记录旅行的书籍,眼前的景象已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有人在山边建房,任由云朵飘过庭院的大树。俯瞰清澈的江水,建了一座小亭,正位于这溪山最美的地方。柴门白天紧闭,夜晚雨水滋润着石墙上的青苔。门前有客人来访,询问古怪的文字,他带着春酒,乘着小船而来。对岸的溪桥比凳子还大,寒潮渐渐侵蚀着沙头的路径。偏僻的农家很少有车辆通行,高楼的僧舍时常传来磬声。村里的捣米声和炊烟,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山林生活怎能比得上高官显贵的繁华,但我最爱的还是渔夫和樵夫的悠闲生活。画中的老者已逝,但他的风姿依旧映在窗前的画卷上。他的风致仿佛来自遥远的歙西,归途的思绪却隔着千里。这样的山水画如今难得一见,故乡的美好不容忽视。期待每年都能在这样的新社中,尽情享受这自然绘制的真实画卷。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致,通过对苍山、湖光、小亭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超脱。诗中“红尘空”、“忘机鱼鸟”等表达,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结尾处对故乡美景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更是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