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为扬州王彦平太守题画
前村鸡鸣后村应,四山如城石无磴。
男耕女织自春秋,不许世尘通一径。
绕溪种桃无杂花,十里五里明朝霞。
穿花作路记来往,秦虐不到山人家。
捕鱼深入者谁子,鸣榔忽过青山趾。
溪亭老翁疑且惊,失路何人误来此。
小问市朝经几主,客云有晋今太康。
邀归恋恋作鸡黍,屈指悠悠悲海桑。
异事流传宁复再,神仙已远丹青在。
昌黎有作诚得之,馀子虽工亦何逮。
我尝三复柴桑吟,桃源楚地幽且深。
楚人雠秦不相屈,忠义谁明千载心。
竹鹤老人年九十,点染生绡墨犹湿。
楚江山水晋风神,却似身曾到原隰。
维扬太守开别筵,披图细玩春风前。
兴酣一订武陵史,为君改赋逃秦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磴 (dèng):石阶。
- 鸣榔 (míng láng):敲击船舷作声,用以惊鱼,使入网。
- 鸡黍 (jī shǔ):指农家待客的简单饭食。
- 海桑 (hǎi sāng):比喻世事变迁。
- 昌黎:指韩愈,唐代文学家,因其为昌黎人,故称。
- 柴桑: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陶渊明故里。
- 雠秦 (chóu qín):对抗秦国。
- 原隰 (yuán xí):广平与低湿之地,亦泛指原野。
翻译
前村的鸡鸣声在后村回响,四周的山峦如同城墙,却没有石阶可攀。男人们耕田,女人们织布,自春秋以来便是如此,不允许世俗的尘埃有一条小径通入。沿着溪流种满了桃花,没有其他杂花,十里五里都是明朝霞光。以花为路标,记录着来往的路径,这里没有秦朝的暴政,山中人家安宁。
捕鱼深入的人是谁?敲击船舷突然穿过青山脚下。溪边的亭子里,老翁既疑惑又惊讶,迷失方向的人为何误入此地。小声询问市朝经历了多少主人,客人说现在是晋朝的太康年间。被邀请回家,享受简单的饭菜,屈指计算,感叹世事变迁。
这种奇异的事情流传下来,难道还能再次发生吗?神仙已经远去,但他们的形象仍留在画中。韩愈的诗作确实捕捉到了这一点,其他虽然技艺高超,但怎能比得上。
我曾多次吟咏柴桑的诗句,桃源之地在楚地深处幽静。楚人与秦国对抗,不屈不挠,忠义之心谁能明了千年。竹鹤老人已经九十岁,他的画作墨迹犹新。楚江的山水,晋朝的风神,仿佛亲身经历过原野。
扬州太守开设别宴,细细品味春风中的画卷。兴致高涨,修订武陵的历史,为你改写逃离秦国的篇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景象,通过对比世俗与桃源的差异,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四山如城”、“绕溪种桃”等,构建了一个幽静而美丽的桃源世界。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胡忠安公挽章 其二 》 —— [ 明 ] 程敏政
- 《 题汪玺贡士四禽图 》 —— [ 明 ] 程敏政
- 《 九日宿存中家明日与汝彝汰万同登其屋南感钟山 》 —— [ 明 ] 程敏政
- 《 题陆谕德鼎仪海榴书屋图 》 —— [ 明 ] 程敏政
- 《 送张郎中彦质省亲还蜀 》 —— [ 明 ] 程敏政
- 《 秋林书屋为汪尚文赋 》 —— [ 明 ] 程敏政
- 《 题沈廷美尚宝所藏四烈妇图 》 —— [ 明 ] 程敏政
- 《 黄子久山水为陆翰长廉伯题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