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河上岭入夜风雨大作

辞家已三日,夜泊苍山矶。 遥看月仰瓦,星斗何依稀。 玄云忽四合,黯尔灯无辉。 孤眠觉有异,起坐披裳衣。 长风挟雷电,雨若天瓢挥。 万响凛不测,势恐孤篷飞。 船头屡低昂,知是江波肥。 移床避罅漏,客心转凄危。 古云行路难,此语良不非。 悄然百忧集,君父难两违。 裁诗记所遭,胡宁不怀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仰瓦:仰望瓦片状的月亮。
  • 玄云:深黑色的云。
  • 黯尔:黯淡无光的样子。
  • 裳衣:衣服。
  • :带着。
  • 万响:各种声音。
  • :令人敬畏。
  • 孤篷:孤舟。
  • 罅漏:裂缝和漏水。
  • 凄危:凄凉而危险。
  • 裁诗:作诗。
  • 胡宁:何以,为何。

翻译

离家已有三日,夜晚停泊在苍山矶。 抬头仰望,月亮像瓦片一样挂在天空,星星稀疏可见。 突然间,深黑色的云层四合,周围变得黯淡无光。 独自一人感到异样,起身穿上衣服。 长风带着雷电,雨像天上的瓢泼一般。 各种声音令人敬畏,仿佛孤舟随时会被风吹走。 船头不断上下颠簸,知道是江水汹涌。 移动床铺避开裂缝和漏水,客人的心情变得更加凄凉和危险。 古人说行路难,这话确实不假。 心中悄然聚集了百般忧虑,对君王和父亲的思念难以两全。 作诗记录所遭遇的一切,为何不怀念归家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遭遇风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行路的艰辛和对家的思念。诗中“长风挟雷电,雨若天瓢挥”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风雨的猛烈,而“孤眠觉有异,起坐披裳衣”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不安。结尾的“裁诗记所遭,胡宁不怀归”更是深化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旅途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程敏政的诗歌才华。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