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提学娄克让御史饭泗亭驿舟晤言甚洽

士行先出处,治道本惩劝。 持此律今古,有若执符篆。 大义苟失之,如水决堤堰。 寥寥千载下,圣哲炳垂宪。 不见东邻女,芳岁甘自献。 大节一以亏,容质徒秀曼。 亦有主家者,恃长足私愿。 好恶苦怫人,骨肉变雠怨。 乃知君臣间,秉德两宜健。 庶几三代风,必世可延蔓。 娄公天下士,于我情缱绻。 长途倾盖中,共此一升饭。 誓当致身来,不辱青紫楦。 谅哉同心言,功名及时建。 相期在白首,保作无瑕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士行:士人的品行。
  • 出处:指出仕或隐退的选择。
  • 治道:治理国家的方法。
  • 惩劝:惩罚与奖励。
  • 符篆:古代用于传达命令或征召的凭证。
  • 堤堰:堤坝。
  • 垂宪:垂示法度。
  • 芳岁:美好的年华。
  • 秀曼:美丽。
  • 怫人:违背人的意愿。
  • 雠怨:仇恨和怨恨。
  • 秉德:持守道德。
  • 延蔓:延续。
  • 缱绻:情意深厚,缠绵。
  • 倾盖:指初次见面。
  • 青紫楦:指官服,比喻官职。
  • :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比喻品德完美无瑕。

翻译

士人的品行首先体现在出仕或隐退的选择上,治理国家的方法根本在于惩罚与奖励。 持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古今,就像拿着符篆一样明确。 如果大义有所缺失,就像水冲破堤坝一样危险。 千百年来,圣贤们垂示的法度依然清晰可见。 不见东邻的女子,在美好的年华甘愿自我奉献。 一旦大节有所亏损,即使容貌再美丽也无济于事。 也有主家的人,仗着年长满足私愿。 好恶违背人的意愿,骨肉之间也会变成仇恨和怨恨。 因此,君臣之间,持守道德双方都应该坚强。 这样才能延续三代的良好风气。 娄公是天下闻名的士人,与我情意深厚。 在长途旅行中初次见面,共同享用这一升饭。 发誓将来要投身于事业,不辱没官职。 确实,这是同心的言语,功名要及时建立。 相互期待到白头,保持品德完美无瑕。

赏析

这首作品强调了士人的品行和治国之道的重要性,通过比喻和对比,展现了士人应有的道德标准和责任。诗中,“士行先出处,治道本惩劝”一句,直接点明了士人的行为准则和治国的基础。后文通过东邻女和主家者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道德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娄公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士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功名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士人品格和治国理念的深刻思考。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