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十二峰头云似絮,十二峰下翻盆雨。
朝朝暮暮雨复晴,不知谁是阴晴主。
中有美人高髻鬟,神宫杳杳居深山。
人间有路不可往,云屏雾障愁跻攀。
怀王夜宿无人共,忽有山灵入幽梦。
醒来不见意中人,但觉阳台曙光动。
侍臣宋玉多才名,高唐一赋深有情。
自言亲到巫山里,美人再会如平生。
云雨当年只如此,襄王却是无名子。
后人不解真是非,误把遗迹著诗史。
巫山高,高嶙峋,楚宫花木今几春。
何时倚棹危峰下,一吊襄王父与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二峰:指巫山的十二座山峰。
- 翻盆雨:形容雨势极大,如同翻转盆子倒水一般。
-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傍晚,形容时间的连续性。
- 云屏雾障:形容山中云雾缭绕,如同屏风和障碍物。
- 跻攀:攀登,上升。
- 怀王:指楚怀王,楚国的君主。
- 山灵:山中的神灵。
- 幽梦:深沉的梦境。
- 阳台:指巫山神女的居所。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以赋闻名。
- 高唐一赋:指宋玉所作的《高唐赋》。
- 襄王:指楚襄王,楚怀王的儿子。
- 无名子:没有名分的人,这里指襄王。
- 遗迹:留下的痕迹或遗物。
- 诗史:记录历史的诗歌。
- 嶙峋:形容山峰高耸、峻峭。
- 倚棹:靠着船桨,指乘船。
- 吊:凭吊,怀念。
翻译
巫山的十二座山峰上云雾缭绕,如同棉絮一般,山下则是倾盆大雨。每天的早晨和傍晚,雨后又是晴天,不知道谁是这阴晴变化的主宰。山中有一位美人,她的发髻高高盘起,居住在深山中的神秘宫殿里。人间没有通往那里的路,山中的云雾如同屏风和障碍,难以攀登。
楚怀王夜晚留宿山中,无人陪伴,突然山中的神灵进入了他的梦境。醒来后,他找不到梦中的人,只感觉到阳台上曙光初现。侍臣宋玉以才名著称,他的《高唐赋》情感深沉。他自称亲自到过巫山,再次与美人相见,如同往常一样。
那时的云雨情缘不过如此,襄王却是一个没有名分的人。后人不知道真相,错误地将这些遗迹记录在诗史中。巫山高耸峻峭,楚宫中的花木已经历了几个春天。不知何时能乘船到那高峰之下,凭吊襄王和他的臣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巫山十二峰的描绘,展现了山中变幻莫测的天气和神秘的氛围。诗中融入了楚怀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以及宋玉的《高唐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巫山神秘美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虎跑泉和宣溪韵 》 —— [ 明 ] 程敏政
- 《 入东平山中古坟以百十数残碑断磉多有年月可识 》 —— [ 明 ] 程敏政
- 《 送刘职方时雍赴福建参政巡视海道 》 —— [ 明 ] 程敏政
- 《 谒陵游九龙池八首渡石涧 》 —— [ 明 ] 程敏政
- 《 人月圆 · 为人寄寿钱塘王嘉瑞故孔目天与之孙 》 —— [ 明 ] 程敏政
- 《 五月十二日公署后园偶步 》 —— [ 明 ] 程敏政
- 《 克宽弟南归小诗二首奉简淮阴驿丞林文秀内兄休宁上舍汪汝温亲契 》 —— [ 明 ] 程敏政
- 《 送同年陈美宣员外知临安府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