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斋为永康黄肃赋
平地欲为山,所积非儋石。
高丘欲掘井,胡能计寻尺。
为学正如斯,孜孜当不息。
持之亦有要,曰惟主于一。
所以古哲人,干干以终日。
讲学穷至理,饬躬崇令德。
习俗谅不移,他岐岂容适。
万理忽昭融,圣域可优入。
穷则善其身,达则行于国。
俯仰天地间,能事从此毕。
黄生志希贤,颜斋警晨夕。
吾将考其成,勖哉慎无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儋石(dān shí):古代容量单位,一石为十斗,一儋为二十石。这里比喻微小的积累。
- 寻尺: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里比喻微小的努力。
- 孜孜:勤奋不懈的样子。
- 干干:形容勤奋努力。
- 饬躬:整顿自身,指修身。
- 令德:美德。
- 昭融:显明,明朗。
- 圣域:指达到圣人的境界。
- 勖哉:勉励啊。
- 无斁(wú yì):不懈怠。
翻译
平地想要堆成山,所需的积累远不止一石两石。 高丘上想要挖井,怎能只计算八尺的深度。 做学问也是如此,要孜孜不倦地不断努力。 坚持也有其要领,那就是始终专注于一点。 所以古代的哲人,日复一日地勤奋不懈。 他们讲学探究至深的道理,修身追求高尚的品德。 习俗固然难以改变,但其他途径又怎能适应。 一旦万理突然明朗,就能轻松进入圣人的境界。 在困顿时修养自身,在通达时施展于国家。 在天地间俯仰无愧,能事也就此完成。 黄生立志追求贤德,以颜回的斋戒来警醒自己早晚。 我将考察他的成就,勉励他啊,要谨慎不懈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议论,阐述了为学之道和修身之要。诗中以“平地为山”和“高丘掘井”为喻,强调了积累和努力的重要性。后文则提出了为学的要领在于“主于一”,即专注和坚持。诗中还赞扬了古代哲人的勤奋和修身,以及黄生的志向和努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品德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