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东镇

· 杨慎
怜君心节之子孙,公车待诏重高门。 江湖魏阙子牟远,暮田丙舍钟繇存。 伏蒲内殿有膝迹,请剑上方犹血痕。 凤雏骥子定须继,惩羡吹齑非尔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公车待诏:指在朝廷中等待皇帝的召见。
  • 魏阙:古代宫殿外的高台,常用以指代朝廷。
  • 子牟:人名,此处可能指某位远行的官员。
  • 丙舍:古代指第三等的房屋,此处可能指简陋的居所。
  • 钟繇:人名,东汉末年书法家,此处可能指其留下的遗迹或影响。
  • 伏蒲:古代一种礼节,指臣子在皇帝面前跪拜时,将脸贴在蒲团上,表示忠诚。
  • 内殿:皇帝的私人宫殿。
  • 请剑:古代臣子请求皇帝赐剑,表示愿意为国捐躯。
  • 上方:指皇帝。
  • 凤雏骥子:比喻有才华的年轻人。
  • 惩羡吹齑:比喻对别人的成就或才能表示羡慕,但自己却做不到。

翻译

怜惜你这位心怀高节的子孙,在朝廷中等待皇帝的召见,家门显赫。你远离江湖,心系朝廷,如同子牟远行;在简陋的居所中,仍存有钟繇的遗风。你在皇帝的内殿中忠诚跪拜,留下了膝迹;请求皇帝赐剑,以示愿意为国捐躯,血痕犹在。你的才华和志向必将继承,不要像那些只会羡慕却做不到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杨慎对毛东镇的赞美和鼓励。诗中,杨慎通过描绘毛东镇在朝廷中的忠诚和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期望。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公车待诏”、“魏阙”、“伏蒲”、“请剑”等,展现了毛东镇的高尚品质和远大志向。同时,杨慎也提醒毛东镇不要满足于现状,而应继续努力,不要成为只会羡慕别人的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