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觉路:觉悟之路,指修行成佛的道路。
- 花非染:花朵不被尘世所染,比喻修行者心境纯净。
- 灵山:佛教圣地,相传佛陀在此讲经说法。
- 草亦香:即使是草也散发着香气,象征着灵山之地的神圣与纯净。
- 虚空:佛教用语,指无边无际的空间,也指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 空王:指佛陀,因其教导人们认识到一切皆空,故称空王。
翻译
在觉悟之路上,花朵不被尘世所染, 灵山之上,即使是草也散发着香气。 虚空即是这样的境界, 那么,何处去寻找那位教导一切皆空的佛陀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觉悟之路和灵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觉路花非染”和“灵山草亦香”两句,以象征手法展现了修行者心境的纯净和灵山之地的神圣。后两句“虚空即此境,何处觅空王”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超越物质世界的追求和对佛陀教诲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教修养和诗歌造诣。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杨慎的其他作品
- 《 和章水部沙坪茶歌 》 —— [ 明 ] 杨慎
- 《 沁园春 送卞苏溪归叙州 》 —— [ 明 ] 杨慎
- 《 蝶恋花 · 足范文正公遗句 》 —— [ 明 ] 杨慎
- 《 石云寺见山茶梅忆愈光 》 —— [ 明 ] 杨慎
- 《 昼夜乐中秋董太守席上 》 —— [ 明 ] 杨慎
- 《 八月十三日夜梦亡室安人惊泣而窹因思去年丁丑是日在京师安人未明兴告予曰今日趋朝不可如常日之宴盖其日警跸值新狩还也今遇是日感其贤淑又小子周二岁之晬重感赋绝句二首 》 —— [ 明 ] 杨慎
- 《 赠王民望其二 》 —— [ 明 ] 杨慎
- 《 春二首其二 》 —— [ 明 ] 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