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愈光诗
大雅沦千载,正声代以微。
鹰隼乏翰采,雉晕无高飞。
有鸟来西极,羽群实所稀。
风穴吸沆瀣,天池濯毛衣。
翙翙千仞翔,郁郁九苞辉。
君才文苑凤,隼雉焉能希。
梧枯醴泉渴,日暮恒苦饥。
何时逢天老,驾言玄扈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雅:指古代的雅乐,这里代指高雅的文化艺术。
- 正声:正统的音乐,这里指正统的文化。
- 鹰隼:猛禽,比喻有才华的人。
- 雉晕:雉鸟,比喻平凡之人。
- 西极:西方极远之地,这里指来自远方的珍稀之物。
- 风穴:传说中风的发源地,比喻高远之地。
- 沆瀣:夜间的水气,比喻清新的气息。
- 天池:神话中的池塘,比喻高洁之地。
- 翙翙:鸟飞的声音。
- 九苞:传说中凤凰的九种美丽的羽毛。
- 文苑:文学的园地,这里指文学界。
- 梧枯醴泉渴:比喻环境艰苦,缺乏滋养。
- 天老:传说中的仙人。
- 玄扈:黑色的马,这里指仙人的坐骑。
翻译
高雅的文化艺术已经沉沦了千年,正统的文化也日渐衰微。 有才华的人缺乏文采,平凡之人更是无法高飞。 有一只来自西方极远之地的鸟,它的羽毛群实在稀有。 它在风穴中吸取清新的气息,在天池中洗涤自己的羽毛。 它在千仞高空翱翔,九苞的羽毛闪耀着光辉。 你的才华就像是文学界的凤凰,那些鹰隼和雉鸟怎能与你相比。 但如今环境艰苦,你如同梧桐枯萎,醴泉干涸,日暮时分常常感到饥饿。 何时才能遇到仙人天老,驾着玄扈马一同归隐玄扈山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雅”与“正声”的哀叹,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文化艺术衰落的忧虑。诗中以“鹰隼”与“雉晕”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有才华者与平凡者的对比。而“文苑凤”则赞美了张愈光超凡的文学才华。诗的结尾,作者以“梧枯醴泉渴”形容张愈光所处的困境,同时寄寓了对未来能与仙人共游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对其境遇的同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