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任棠山见赠

· 杨慎
不贪夜气识金银,漫道诗成泣鬼神。 耐可炎方禦魑魅,虚传奕世掌丝纶。 乘云久塌南溟翼,濡沬应怜柬海臣。 珍重高人推毂意,狶膏那解转方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漫道:随意说。
  • 耐可:宁愿,宁可。
  • 魑魅(chī mèi):传说中的山林妖怪。
  •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 丝纶:指帝王的诏书。
  • 濡沬:沾湿沫水,比喻互相帮助。
  • 柬海臣:指来自柬埔寨的使臣。
  • 推毂:推荐,提拔。
  • 狶膏(xī gāo):猪油。
  • 方轮:方形的轮子,比喻难以转动的事物。

翻译

不贪恋夜晚的金银财宝,随意说说诗成就能感动鬼神。 宁愿在炎热的南方抵御妖怪,也不信虚传的世代掌握帝王诏书。 乘云飞翔久已折断南溟的翅膀,沾湿沫水应怜悯来自柬海的使臣。 珍重高人的推荐之意,猪油又怎能转动方形的轮子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财富的淡漠,以及对诗歌力量的自信。诗中“不贪夜气识金银”展现了诗人的清高,而“漫道诗成泣鬼神”则彰显了诗人对诗歌感染力的自豪。后句通过“耐可炎方禦魑魅”与“虚传奕世掌丝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宁愿面对现实挑战,也不愿沉溺于虚名的态度。结尾的“狶膏那解转方轮”则是对推荐之意的婉拒,暗示了诗人对个人才能的自信和对世俗提拔的不屑。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