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咏风扇

· 杨慎
披襟誇宋玉,吹律诧邹生。 何似风轮扇,能令暑域清。 蕴隆澄沆瀣,道曷幻蓬瀛。 枕簟无三伏,楼台即五城。 郢人忘羽秉,宣曲想衣更。 䬃爽萧丘似,飘飖列驭并。 土囊真妄说,天籁实多情。 歌舞宜高晏,鲜鲜白纻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披襟:敞开衣襟。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此处指宋玉的辞赋风格。
  • 吹律:吹奏律管,古代用来定音的竹管。
  • 邹生:指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擅长吹律。
  • 风轮扇:指风扇。
  • 暑域:酷热的地区。
  • 蕴隆:蕴藏,积聚。
  • 澄沆瀣:清澈的露水。
  • 道曷:何以,如何。
  • 幻蓬瀛:幻化成蓬莱、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 枕簟:枕头和席子。
  • 三伏:夏季最热的时期。
  • 五城:指仙境中的五座城。
  • 郢人:楚国都城郢的人,此处泛指楚国人。
  • 宣曲:古代楚国的曲调。
  • 䬃爽:形容风声。
  • 萧丘:传说中的仙山。
  • 列驭:排列的马车。
  • 土囊:土制的袋子,比喻风力。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 高晏:高雅的宴会。
  • 鲜鲜:鲜明,鲜艳。
  • 白纻:白色的苎麻布,此处指用白纻制成的衣物。

翻译

敞开衣襟夸赞宋玉的辞赋,吹奏律管惊讶于邹衍的技艺。 何如风扇,能使酷热之地变得清凉。 蕴藏着清澈的露水,如何能幻化成仙境中的蓬莱、瀛洲。 枕着席子,感觉不到三伏天的炎热,楼台仿佛就是仙境中的五座城。 楚国人忘记了手持羽扇,想起宣曲的衣裳更迭。 风声䬃爽,仿佛萧丘仙山,飘飘然与排列的马车并驾齐驱。 土囊之说真是虚妄,天籁之声实在多情。 歌舞适宜在高雅的宴会上,鲜艳的白纻衣物轻盈飘逸。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风扇带来的清凉与仙境般感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夏日清凉的向往和对仙境的幻想。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风扇的效果与宋玉的辞赋、邹衍的吹律相提并论,突出了风扇的神奇。同时,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