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文笔钟灵
石幢亭亭苍玉立,数寻遥倚西山碧。
宛如大笔架山曲,壮观莆城闻自昔。
吾家聚族幢之东,人豪迭出称儒宗。
咸谓斯幢作文笔,千年秀气兹焉钟。
风景依然尚如此,孕秀钟灵殊未已。
云仍努力绍书香,罔俾前修得专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幢:石制的柱子,这里指石制的经幢。
- 亭亭:形容物体高耸直立的样子。
- 苍玉立:形容石幢像苍翠的玉石一样矗立。
- 数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这里形容石幢很高。
- 西山碧:西山的碧绿色。
- 大笔架:大的笔架,用来放置毛笔。
- 山曲:山弯曲的地方。
- 莆城:地名,今福建莆田。
- 儒宗:儒学的宗师。
- 斯幢:这个石幢。
- 文笔:书写文章的才能。
- 秀气:美好的气质。
- 兹焉钟:在这里聚集。
- 云仍:后代子孙。
- 绍书香:继承读书的传统。
- 前修:前辈的贤人。
- 专美:独享美名。
翻译
石制的经幢高高耸立,如同苍翠的玉石般矗立,数寻之高,远远地倚靠着碧绿的西山。它宛如一个大笔架,坐落在山弯曲的地方,莆城的壮观景象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
我们家族聚居在石幢的东边,一代代人才辈出,被誉为儒学的宗师。人们都说这个石幢象征着书写文章的才能,千年的秀气在这里聚集。
风景依旧如此美丽,孕育英才和聚集灵气的奇迹尚未停止。后代子孙们要努力继承读书的传统,不要让前辈们独享美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石幢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大、古老和庄严的形象,同时将其与家族的儒学传统和人才辈出相联系,表达了作者对家族文化的自豪和对后代的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将石幢比作大笔架,寓意其与文化、学识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后代继承和发扬家族文化的殷切希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家族和文化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