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荆州行台检曲江公龙山诸篇二首

· 黄衷
讵识神龙性,空窥海鹤姿。 秋毫捐相印,老兴逐江麾。 未惜孤标远,终嗟八柱危。 匣中三尺水,恨不斩胡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讵识:岂能了解。
  • 神龙性:比喻非凡的才能或性格。
  • 空窥:徒然窥视。
  • 海鹤姿:比喻高远的志向或风度。
  • 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 捐相印:放弃官职。
  • 老兴:晚年时的兴致或志向。
  • 江麾:江上的指挥旗,比喻指挥或领导的位置。
  • 孤标:孤高的风范。
  • 八柱:比喻国家的支柱。
  • 三尺水:指剑,因剑长约三尺。
  • 斩胡儿:斩杀敌人。

翻译

怎能了解神龙的非凡性格,徒然窥视海鹤的高远风度。 放弃微不足道的官职,晚年志向追随江上的指挥旗。 不吝惜孤高的风范远播,最终却叹息国家的支柱岌岌可危。 匣中的三尺长剑,恨不能斩杀敌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神龙性”与“海鹤姿”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非凡抱负和高远志向,而“捐相印”与“逐江麾”则体现了诗人对权力的淡泊和对理想的追求。末句“恨不斩胡儿”更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能为国家出力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感悟。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