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杖

· 黄衷
大岳先霜古,须弥后劫登。 鸠形镂绿玉,龙挂引红藤。 习懒吾成性,扶危尔效能。 罗浮门户浅,携得上崚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寿杖:一种用以助行的手杖,常用于老人或行动不便者。
  • 大岳:指高山。
  • 先霜:在霜降之前,形容山的高峻,霜未至而山已先感寒意。
  • :古老,历史悠久。
  • 须弥:佛教传说中的山名,意为“妙高”,此处比喻极高的山。
  • 后劫:佛教中指极长的时间,此处形容山的高远,仿佛经历了无数岁月。
  • 鸠形:指杖头雕刻的鸠鸟形状。
  • :雕刻。
  • 绿玉:绿色的玉石,形容杖头装饰的精美。
  • 龙挂:指杖身上的装饰,如龙形挂饰。
  • 红藤:红色的藤蔓,指杖身材料。
  • 习懒:习惯于懒散。
  • 扶危:帮助行走不便的人。
  • :你,指灵寿杖。
  • 效能:作用,功能。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此处泛指山。
  • 门户浅:指山势不险峻,容易攀登。
  • 携得:带着。
  • 上崚嶒:登上险峻的山峰。

翻译

高山在霜降之前就已感受到寒意,古老而庄严;须弥山则在漫长的岁月之后,依然巍峨耸立。杖头雕刻着鸠鸟的形状,用绿玉装饰,杖身则挂着如龙的红藤。我习惯了懒散的生活,而你,灵寿杖,却能帮助我扶持行走不便的人。罗浮山虽然门户不深,但有了你,我也能轻松登上险峻的山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灵寿杖的描绘,展现了其精美的工艺和实用的功能。诗中“大岳先霜古,须弥后劫登”以高山和须弥山的比喻,赞美了灵寿杖的坚固与历史悠久。后文则通过具体的装饰和用途,表达了作者对灵寿杖的依赖和欣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灵寿杖的实用价值,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工艺的敬畏之情。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