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关山行旅图因制画山曲

· 虞堪
三年不作画,一画旅愁生。家山万里隔,蜀道正难行。 蜀高山且远,瞿唐水复险。别来记得春水深,此日欲去风尘满。 风尘满如何,成都西南愁翠蛾。蛾眉愁损人未归,杜鹃啼血朝朝飞。 杜鹃飞,向何处,江南三月春,十日九风雨。每同谢眺看青山,安得草堂留杜甫。 君不见杜甫悲歌一世豪,南奔北走何其劳。南奔北走何其劳,许身稷契愚且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瞿唐:qú táng,地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附近,是长江三峡之一。
  • 蛾眉:古代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如蛾须,此处指美女。
  •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啼叫时会流血,比喻极度悲伤。
  • 谢眺:南朝宋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 稷契:古代传说中的贤臣,稷为农神,契为商朝的始祖。

翻译

三年未曾作画,一旦动笔,旅途的愁思便涌上心头。家乡远在万里之外,蜀道艰险难行。

蜀地山高路远,瞿唐的水更是险恶。分别后记得春天水深,如今即将离去,风尘满面。

风尘满面又如何,成都西南的愁绪如翠蛾般美丽而忧伤。蛾眉般的愁绪让人无法归家,杜鹃鸟啼血,日复一日地飞翔。

杜鹃飞向何处,江南三月,十天九风雨。常常与谢眺一同欣赏青山,却难以留下杜甫的草堂。

你不见杜甫的悲歌,一生豪迈,南奔北走,何其辛劳。南奔北走,何其辛劳,他许身于稷契般的理想,虽愚却高远。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蜀道难行、瞿唐水险的描绘,以及对杜鹃啼血、风雨交加的江南景象的渲染,增强了旅途的愁苦氛围。同时,通过对杜甫悲歌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杜甫豪迈人生的敬仰,以及对自身理想追求的坚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辽阔,展现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切表达。

虞堪

元末明初苏州府长洲人,字克用,一字胜伯。元末隐居不仕。家藏书甚富,手自编辑。好诗,工山水。洪武中为云南府学教授,卒官。有《希澹园诗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