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暾行

· 杨慎
荒鸡嗥朝暾,揽衣国西门。辞家从军巳四载,欲归未归仍苦奔。 王孙曾遭莲勺困,宣父亦被伐木屯。古人贤圣且如此,今我嵬琐何足论。 行行将何适,四郊尽荆棘。欲留不可留,欲行行不得。 岁月无情日崔隤,头童齿豁心巳灰。中逵抚剑肠欲结,短歌激烈长歌哀。 长歌哀,泪盈把,匪兕匪虎在矌野。结爱同心难尽言,况是悠悠行路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暾(zhāo tūn):早晨的阳光。
  • 荒鸡:指半夜啼叫的鸡,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 (háo):大声叫。
  • 揽衣:整理衣服。
  • 王孙:指贵族子弟。
  • 莲勺困:指陷入困境。
  • 宣父:指孔子。
  • 伐木屯:指孔子周游列国时,因战乱而困于陈蔡之间,比喻困境。
  • 嵬琐(wéi suǒ):指琐碎、微不足道。
  • 四郊尽荆棘:比喻周围环境险恶。
  • 崔隤(cuī tuí):指岁月流逝,人老色衰。
  • 头童齿豁:形容人老态龙钟。
  • 中逵(zhōng kuí):指道路的中央。
  • 匪兕匪虎(fěi sì fěi hǔ):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比喻不是凶猛的野兽。
  • 矌野(kuàng yě):广阔的原野。
  • 结爱同心:指心意相通,情感深厚。

翻译

清晨的阳光初照,我在半夜鸡叫声中整理衣裳,走出国都的西门。离家从军已有四年,渴望归乡却仍在奔波中未能如愿。

贵族子弟也曾陷入困境,孔子也曾因战乱而困于陈蔡之间。古时的圣贤尚且如此,我这微不足道的人又何足挂齿。

行走间,我将何去何从?四周尽是荆棘丛生,险恶无比。想要留下却留不住,想要前行却又行不通。

岁月无情,人日渐衰老,头发稀疏,牙齿脱落,心已如死灰。在道路中央,我抚剑感慨,心中郁结,短歌表达激烈,长歌则哀怨。

长歌哀怨,泪流满面,我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孤独地在这广阔的原野上。心意相通,情感深厚,难以言表,更何况是面对这匆匆行路的陌生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离家从军的艰辛与无奈,通过对古人困境的回顾,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中“岁月无情日崔隤”一句,深刻反映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哀愁。结尾处的“结爱同心难尽言”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理解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