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石歌
野老庭前十二石,一一皆含太古色。
英山神骨劈空青,震泽蛟宫移崱屴。
初披绣藓认星文,近爱疏檐驻夏云。
米家袍笏风流在,牛相亭台景物分。
嵌岩虚窍各有态,浩气秋霄凝沆瀣。
祇应妙月照玲珑,肯许浮埃栖翠黛。
两峰巧峙玉孱颜,伏虎蟠螭绮席环。
何必零陵誇故事,直从斋阁看巫山。
野老龙钟得石性,对石不语如禅定。
五松亦是雪霜姿,坐阅乾坤斗苍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古色:远古时代的色彩,指石头的古老和自然。
- 英山:山名,此处指产石之地。
- 震泽:古代对太湖的称呼。
- 崱屴(zè lì):形容山势高耸。
- 披绣藓:拨开覆盖在石头上的苔藓。
- 星文:星星的图案,指石头上的纹理。
- 疏檐:稀疏的屋檐。
- 米家袍笏:指米芾家的书画艺术,米芾是宋代著名书画家。
- 牛相亭台:指牛僧孺的亭台,牛僧孺是唐代宰相,好石。
- 嵌岩:嵌入岩石。
- 沆瀣(hàng xiè):夜晚的水气。
- 祇应:只应。
- 妙月:美好的月光。
- 浮埃:飘浮的尘埃。
- 翠黛:指青翠的山色。
- 孱颜(chán yán):形容山峰高耸。
- 伏虎蟠螭:形容石头形状如虎蟠螭。
- 绮席环:华丽的席子环绕。
- 零陵:地名,在今湖南省。
- 斋阁:书房。
-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
- 斗苍劲:形容松树在风雪中更显苍劲。
翻译
野老庭院前的十二块石头,每一块都蕴含着远古的色彩。这些石头来自英山的神奇骨骼,仿佛是从震泽的龙宫移来的高耸山峰。起初拨开覆盖的苔藓,可以认出星星般的纹理,近看则喜欢它们在稀疏屋檐下停留的夏日云彩。米芾家的书画风流依旧,牛僧孺的亭台景色各异。嵌入岩石的虚窍各有姿态,浩气在秋夜凝结成水气。只有美妙的月光能照亮这玲珑剔透的石头,不让浮尘沾染其翠绿的色泽。两座山峰巧妙地对峙,如同玉石般高耸,伏虎蟠螭的形状环绕着华丽的席子。何必在零陵夸耀古老的故事,直接从书房就能看到巫山的景致。野老虽然年老体衰,但对石头的情感如同禅定一般,不言而喻。五棵松树也是雪霜中的姿态,坐看乾坤,更显苍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庭院中石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欣赏。诗中,“太古色”、“英山神骨”、“震泽蛟宫”等词语,赋予了石头以历史和神话的色彩,增强了其神秘和古老的美感。同时,通过对比米芾和牛僧孺的艺术与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文人雅趣的向往。最后,以野老和五松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中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