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秋怀

· 杨慎
尹氏遗踪百尺台,招呼不见子归来。 可怜文武为邦宪,却泥婵娟养祸胎。 鸣牝掇蜂终古恨,衣苔带藻至今哀。 悠悠往事嗟何及,浩浩东波去不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尹氏遗踪:指尹吉甫的遗迹,尹吉甫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 百尺台:形容高台,这里可能指尹吉甫的墓地或纪念建筑。
  • 子归来:指尹吉甫的后代或追随者归来。
  • 文武为邦宪:指以文治和武功来维护国家的法律和秩序。
  • 泥婵娟:指沉迷于美色。
  • 养祸胎:比喻埋下祸根。
  • 鸣牝:指母鸡,这里比喻女性。
  • 掇蜂:指摘取蜂巢,比喻招惹是非。
  • 终古恨:永远的遗憾。
  • 衣苔带藻:形容墓地荒凉,长满苔藓和藻类。
  • 至今哀:至今仍令人哀伤。
  • 悠悠往事:遥远的历史往事。
  • 嗟何及:感叹已经无法挽回。
  • 浩浩东波:形容波涛浩渺,比喻时间的流逝。
  • 去不回:一去不复返。

翻译

尹吉甫的遗迹高耸百尺台,呼唤却不见他的后代归来。 可怜他们以文治武功维护国家,却沉迷于美色埋下祸根。 母鸡鸣叫、摘取蜂巢,终是千古遗憾, 墓地荒凉,长满苔藓和藻类,至今令人哀伤。 遥远的往事令人叹息,已经无法挽回, 浩渺的东波一去不复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尹吉甫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诗中“百尺台”与“不见子归来”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后句通过对“文武为邦宪”与“泥婵娟养祸胎”的对比,批判了沉迷美色、忽视国家大义的行为。结尾的“悠悠往事”和“浩浩东波”则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思。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