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州老舆卒行

北方苦雨泥土湫,肩舆欲渡行人愁。左支右吾相诸拄撑,蹩躄七日方景州。 到传便覈传舍长,选卒多用丁壮俦。一卒闻之掩口笑,疾走壁后低其头。 我亦不问乘车出,数里稳贴如乘舟。他日欲睡辄惊醒,到此鼾鼾慵展眸。 涉水冲泥俱不觉,上坡下坂良优游。久之见是笑者卒,须发皓白皮皴皱。 摩肩意气独酣畅,呵叱前后如驱牛。我乃奇之问其齿,云是花甲馀春秋。 无妻无子一身健,衣食只与肩为谋。平生无病不知苦,度日如此死即休。 我再问之不复答,使我感慨生馀羞。古之老者不负戴,口食粱肉身衣绸。 汉尚复算赐爵级,宁使负重走道周。雇役之法方有此,大造不齐吾何尤。 前日齐豫人相食,凶荒瘥札填路沟。此卒赑屃能自给,于天所得良已优。 平原门下失毛遂,信陵上客夷门侯。从来不敢皮相士,以力尚失况德求。 于嗟乎,以力尚失况德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类似于轿子,由人扛着行走。
  • :(qiū)低洼。
  • 蹩躄:(bié bì)形容行走困难。
  • :(hé)核实,查验。
  • :(chóu)同伴。
  • 鼾鼾:形容睡得很沉。
  • 皴皱:皮肤因干燥或老化而出现的皱纹。
  • 花甲:指六十岁。
  • 粱肉:指精美的食物。
  • 复算:再次计算,这里指再次询问。
  • 瘥札:(cuó zhá)指疾病和死亡。
  • 赑屃:(bì xì)形容力大。
  • 夷门侯:指信陵君的门客侯嬴,因守夷门而出名。

翻译

北方因为雨水多,泥土变得低洼,我乘坐肩舆想要渡过,行人都很愁苦。左右支撑,艰难前行,花了七天才到达景州。

到达后,我核实了传舍长的情况,选用了许多壮丁作为同伴。一个士兵听到后掩口而笑,快步走到墙后低下头。

我也没有多问,乘车出行,几里路都稳稳当当,就像乘船一样。往日想要睡觉总是被惊醒,但到了这里却能沉沉睡去,懒得睁开眼睛。

涉水冲泥都不觉得辛苦,上坡下坡都游刃有余。过了很久,我见到了那个笑的士兵,他的须发已经皓白,皮肤满是皱纹。

他肩扛着肩舆,意气风发,前后呵叱,就像驱赶牛群一样。我对他感到好奇,询问他的年龄,他说已经过了花甲之年。

他没有妻子儿子,身体健康,衣食只与肩舆为伴。他一生没有生过大病,不知道苦是什么,这样的日子过下去,死也无憾。

我再次询问他,他不再回答,这让我感到非常感慨和羞愧。古代的老人不用背负重物,吃的是精美的食物,穿的是绸缎。

汉朝时,老人还能得到爵位和尊重,怎么会让老人负重行走呢?雇佣制度下才有这样的情况,大自然的安排不公平,我又能责怪什么呢?

前些日子,齐豫地区的人们因为饥荒而互相残食,疾病和死亡填满了路沟。这个士兵虽然力大,但能自给自足,上天对他已经很优待了。

平原君门下失去了毛遂,信陵君的上客是夷门的侯嬴。从来不敢以貌取人,以力尚且失策,更何况是追求德行呢?

唉,以力尚且失策,更何况是追求德行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个老舆卒的形象,反映了明代社会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尊严问题。诗中老舆卒的形象鲜明,他的坚韧和乐观态度与社会的冷漠和不公形成对比。诗人通过对老舆卒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老年人的深切同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古代尊老传统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批判。

杨起元

明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