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将军行

邑侯邓仲神仙姿,授我乃翁之所遗。乃翁乃文兼乃武,将种拔起泉海湄。 六经三略总贯彻,词人剑客同襟期。揖让之间中百步,倚马之顷成千辞。 八闽选武居第一,横行海上诛鲸鲵。气吞夷虏自草檄,身对宾筵师破围。 合佐投戈讲艺主,取彼横槊赋诗儿。燕颔虎头人所忌,白日青天世共知。 归来腰镰刈藿葵,时复倚槁吟吾伊。有子已能兴父业,一文一武轮并驰。 仲子连膺寄命托,季子重编筹海书。将军为将不嗜杀,胤嗣食报俱得时。 挹彼注兹天所厚,立言不朽己所为。将军久乘白云去,太史今识寒松诗。 合当采入世庙功臣传,东南名将孰逾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邑侯:古代对县令的尊称。
  • 乃翁:你的父亲。
  • 六经三略:六经指儒家经典,三略指兵法书籍。
  • 襟期:志向,抱负。
  • 揖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 倚马:比喻才思敏捷。
  • 八闽:指福建。
  • 鲸鲵:比喻凶恶的敌人。
  • 草檄:起草檄文。
  • 宾筵:宾客的宴席。
  • 投戈讲艺:放下武器,从事文教。
  • 横槊赋诗:形容文武双全。
  • 燕颔虎头:形容相貌威武。
  • 刈藿葵:割取藿葵,指农事。
  • 吾伊:我,自己。
  • 连膺:连续担任。
  • 筹海书:关于海防的书籍。
  • 胤嗣:后代。
  • 挹彼注兹:比喻取长补短,互相补充。
  • 白云:比喻仙逝。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记载史事。
  • 世庙:指朝廷。

翻译

杨起元笔下的邓将军,县令邓仲,拥有仙人般的姿态,他传授给我他父亲的遗志。他的父亲文武双全,是将门之后,崛起于泉海之滨。他精通六经和兵法,与词人和剑客志同道合。在宾主相见时,他能百步穿杨,倚马可立成千言。在福建武选中名列第一,横行海上,诛杀凶恶的敌人。他气吞山河,亲自起草檄文,面对宾客宴席,却能指挥军队破敌。他放下武器,从事文教,与横槊赋诗的文人并肩。他的威武相貌虽为人所忌,但他的正直光明为世人所共知。他归隐后,腰间挂着镰刀割取藿葵,时而倚杖吟咏自得其乐。他的儿子已能继承父业,一文一武,才华横溢。他的次子连续担任要职,季子重新编纂海防书籍。作为将军,他不嗜杀戮,他的后代也因此得到时运的眷顾。他取长补短,天道酬勤,他的言行不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将军已乘白云仙逝,太史已记载了他的事迹。他的功绩应当被采纳入朝廷的功臣传,东南的名将中,谁能超越他呢?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邓将军的文武全才和卓越功绩,通过对其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英勇、智慧和正直。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揖让之间中百步”、“倚马之顷成千辞”等,生动地描绘了邓将军的才华和风采。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邓将军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功绩应当被历史铭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对邓将军一生的高度评价和赞颂。

杨起元

明广东归善人,字贞复,号复所。万历五年进士。从罗汝芳学王阳明理学。张居正当政,恶讲学。适汝芳被劾罢,起元宗王学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追谥文懿。有《證学编》、《杨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