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行台忧旱得雨兼闻灌阳贼遁志喜和屠巡察

· 黄衷
棠墟无复咏来旬,柏府雩龙檄若神。 候雨谩传辰次甲,有秋堪记岁当辛。 天眠白板红巾靖,花满青筒绮句新。 借策定从更化日,巡功何地不宜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棠墟(táng xū):古代地名,这里指全州。
  • 来旬:古代官员巡视时的一种仪式,这里指巡视。
  • 柏府:古代官署名,这里指行台。
  • 雩龙:古代求雨的仪式,这里指求雨。
  • (xí):古代官方文书,这里指令。
  • 候雨:等待下雨。
  • 谩传:不实之言。
  • 辰次甲:古代天文学术语,指星辰的位置。
  • 有秋:丰收之年。
  • 岁当辛:指辛年,即辛卯年。
  • 天眠:指天空晴朗无云。
  • 白板:指无战事的和平状态。
  • 红巾:指叛乱者。
  • :平定。
  • 青筒:指书信或诗稿。
  • 绮句:华美的诗句。
  • 借策:借用策略。
  • 更化日:指政治改革的日子。
  • 巡功:巡视的功绩。
  • 宜民:适宜民众。

翻译

全州的行台不再担忧旱情,因为柏府的求雨檄文如同神助。等待下雨的传言不实,而丰收之年已经可以预见。天空晴朗,红巾叛乱已被平定,书信中充满了华美的诗句。从政治改革的日子起,巡视的功绩无处不适宜民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全州行台在旱情得到缓解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和平与丰收的期盼。诗中通过“棠墟”、“柏府”等地名和官署名,展现了官员的职责与行动。通过“雩龙檄若神”等词句,表达了求雨成功的神奇与喜悦。后两句则通过对和平与文化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与文化繁荣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