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棠墟(táng xū):古代地名,这里指全州。
- 来旬:古代官员巡视时的一种仪式,这里指巡视。
- 柏府:古代官署名,这里指行台。
- 雩龙:古代求雨的仪式,这里指求雨。
- 檄(xí):古代官方文书,这里指令。
- 候雨:等待下雨。
- 谩传:不实之言。
- 辰次甲:古代天文学术语,指星辰的位置。
- 有秋:丰收之年。
- 岁当辛:指辛年,即辛卯年。
- 天眠:指天空晴朗无云。
- 白板:指无战事的和平状态。
- 红巾:指叛乱者。
- 靖:平定。
- 青筒:指书信或诗稿。
- 绮句:华美的诗句。
- 借策:借用策略。
- 更化日:指政治改革的日子。
- 巡功:巡视的功绩。
- 宜民:适宜民众。
翻译
全州的行台不再担忧旱情,因为柏府的求雨檄文如同神助。等待下雨的传言不实,而丰收之年已经可以预见。天空晴朗,红巾叛乱已被平定,书信中充满了华美的诗句。从政治改革的日子起,巡视的功绩无处不适宜民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全州行台在旱情得到缓解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和平与丰收的期盼。诗中通过“棠墟”、“柏府”等地名和官署名,展现了官员的职责与行动。通过“雩龙檄若神”等词句,表达了求雨成功的神奇与喜悦。后两句则通过对和平与文化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与文化繁荣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