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言怀二首

· 杨基
西斋近寒径,枯苇接深筱。 秋风飒然至,索索鸣不了。 抛书坐孤榻,眼涩灯晕绕。 窗破斜隙明,漏断余更悄。 平生所欣遇,此夕纷内扰。 假寐入冥思,南枝有归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飒然:形容风声。
  • 索索:形容声音细碎。
  • 眼涩:眼睛干涩。
  • 漏断:指计时器(如漏壶)的水滴声停止,表示夜深。
  • 假寐:小睡,打盹。
  • 冥思:深沉的思考。
  • 南枝:指南边的树枝,常用来比喻家乡或归宿。

翻译

西边的书房靠近寒冷的小路,干枯的芦苇与深处的竹林相连。秋风突然吹来,发出细碎的声响,不停地响着。我放下书本,坐在孤独的床上,眼睛干涩,灯光在周围晕开。窗户的破洞透出斜斜的光线,夜深了,计时器的水滴声也停止了,只剩下微弱的更声。这一夜,我平生所喜欢的事物纷纷涌上心头,感到内心纷扰。我小睡片刻,进入深沉的思考,想象着南边的树枝上有一只归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与孤独。诗人通过秋风、枯苇、深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诗中的“抛书坐孤榻”和“眼涩灯晕绕”细腻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结尾的“南枝有归鸟”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乡或归宿的向往,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杨基

杨基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