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春曲和黄泰泉四首

· 黄衷
飞觞流水泛春矶,清晓初回小猎旗。 旭日有光迎落絮,东风无力控游丝。 兴酣翠幔襟芗满,舞罢红筵步锦移。 谁道云鬟萧瑟近,城中犹自远山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觞(fēi shāng):形容举杯畅饮,觥筹交错。
  • 流水泛春矶:形容春日水边宴饮,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 小猎旗:指打猎时使用的小旗,此处可能指春游时携带的标志。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落絮:飘落的柳絮。
  • 游丝:飘动的细丝,常指蜘蛛丝或柳絮。
  • 翠幔:翠绿色的帷幕或帐篷。
  • 襟芗(jīn xiāng):衣襟上的香气,芗指香草。
  • 红筵:红色的宴席。
  • 步锦移:形容行走时衣袂飘动,如锦绣般美丽。
  • 云鬟:女子的发髻。
  • 萧瑟:形容风声,也用来形容凄凉、冷落。
  • 远山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秀美。

翻译

在春日的水边举杯畅饮,清晨带着小猎旗出游。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飘落的柳絮,春风轻柔,无法控制飘动的细丝。 在翠绿的帷幕下,衣襟上满是香气,舞罢后,红宴上行走的步伐如锦绣般美丽。 谁说女子的发髻显得凄凉,城中的她,眉如远山,依旧美丽动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清晨的宴饮与游玩场景,通过“飞觞流水”、“旭日落絮”、“东风游丝”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翠幔襟芗”与“红筵步锦”进一步以色彩与香气渲染了宴会的繁华与欢乐。结尾处通过对女子发髻与眉目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城中春日的宁静美好,表达了对春天及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