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涂梦卜大佥二首

· 黄衷
古木萧萧拂冻云,邮亭小队踏晴曛。 琴书谩逐滩声下,桑梓回瞻雁影分。 岁事几何浑转盻,物情强半异前闻。 庙堂假节还才隽,为报西山寇盗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涂梦卜:人名,即诗题中的“大佥”。
  •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 :轻轻擦过。
  • 冻云:严冬的阴云。
  • 邮亭:古时设在沿途、供传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息的馆舍。
  • 晴曛:日落的余光。
  • 琴书: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
  •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用来比喻故乡。
  • 岁事:一年的时序。
  • 浑转盻:形容时间飞逝,转眼即逝。
  • 物情:世态人情。
  • 假节:借用符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 才隽:才能出众的人。
  • 寇盗:盗贼。

翻译

古老的树木在风中萧萧作响,轻拂着严冬的阴云,我在邮亭旁的小队中,踏着日落的余光前行。琴和书籍随着滩头的流水声悠然落下,我回望故乡的方向,只见大雁的身影在空中分飞。一年的时序转瞬即逝,世态人情与以往大不相同。庙堂之上,才俊们借用符节,我在此报告,西山一带有盗贼群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古木、冻云、邮亭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中“琴书谩逐滩声下”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又暗含了对现实的不满。末句“庙堂假节还才隽,为报西山寇盗群”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