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樗亭弟赴阙二首并序

· 黄衷
十载南山变雾章,马家空羡白眉良。 融风是处催花萼,寒树明朝隔雁行。 咫尺即看天路远,涓埃总荷圣恩光。 关河无限英贤事,岂尽高车耀故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樗亭:人名,即诗人的弟弟。
  • :古代宫殿前的高台,通常指朝廷。
  • 南山:指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这里可能指代隐居之地。
  • 雾章:指隐居的生活,如同被雾气所遮蔽的篇章。
  • 白眉良:指马良,三国时期蜀汉的官员,因其眉毛中有白毛而得名,这里比喻才华出众。
  • 融风:和煦的风。
  • 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雁行:雁群飞行的队形,比喻兄弟。
  • 天路:指通往朝廷或高位的道路。
  • 涓埃:细小的水流和尘埃,比喻微小的贡献。
  • 圣恩光:皇帝的恩泽。
  • 高车:华贵的车,比喻显赫的地位。

翻译

十年间,南山的生活如同被雾气遮蔽的篇章,我羡慕你如同白眉的马良一样才华横溢。 和煦的风吹拂着花朵,明朝我将与你这位兄弟隔着寒树相望。 虽然近在咫尺,但通往朝廷的道路却显得遥远,我的一切微小贡献都得到了皇帝的恩泽。 关河之间有许多英才的事迹,但并非所有显赫的人物都能在故乡闪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弟弟赴朝廷的羡慕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和对朝廷生涯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南山”、“雾章”等意象来描绘隐居的幽静,而“白眉良”、“花萼”等则赞美了弟弟的才华和美好前程。末句“关河无限英贤事,岂尽高车耀故乡”则透露出诗人对功成名就的渴望,以及对故乡荣耀的深切关注。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