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瑞鹧鸪檃括唐诗以补唐曲

· 杨慎
秦时明月玉弓悬。汉塞黄河锦带连。都护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甘泉。 莺闺燕阁年三五,马邑龙堆路十千。谁起东山安石卧,为君谭笑静烽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塞垣:边塞的城墙。
  • 瑞鹧鸪:一种鸟,此处可能指诗中的美好景象。
  • 檃括:指整理、概括。
  • 秦时明月:秦朝时期的明月,象征历史的悠久。
  • 玉弓悬:形容月亮像悬挂的玉弓。
  • 汉塞黄河:汉朝的边塞与黄河,代表边疆的广阔。
  • 锦带连:比喻黄河如锦带般蜿蜒。
  • 都护:古代官职,负责边疆的军事和行政。
  • 羽书:用羽毛装饰的书信,通常指紧急军情。
  • 瀚海:古代对戈壁沙漠的称呼。
  •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
  •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此处指战争的烽火。
  • 甘泉:地名,此处指边疆。
  • 莺闺燕阁:指女子的闺房,比喻和平的生活。
  • 年三五:指十五岁,女子成年的年龄。
  • 马邑龙堆:边塞的地名。
  • 路十千:形容路途遥远。
  • 东山安石:指东晋的谢安,他在东山隐居,后复出为相。
  • 谭笑:谈笑,形容从容不迫。
  • 静烽烟:平息战火。

翻译

秦朝时期的明月,犹如悬挂的玉弓;汉朝的边塞与黄河,如同锦带般相连。都护紧急的军情书信飞越戈壁沙漠,匈奴首领的猎火照亮了边疆的甘泉。

女子的闺房中,莺燕欢聚,正值十五岁的年华;而马邑与龙堆这些边塞之地,路途遥远,相隔千里。谁能像东晋的谢安那样,从隐居中复出,为君王谈笑间平息战火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秦汉时期边塞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边疆的辽阔。诗中“秦时明月玉弓悬”与“汉塞黄河锦带连”以对仗工整的句式,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边塞图景。后文通过对比女子闺房中的和平与边塞的战火,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边塞的壮美,又抒发了对和平的渴望。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