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感通寺赠承道玄、杨伯清

· 杨慎
环海烟霞,冠山楼阁,天涯万里凭阑。瑶台高处,携手蹑飞鸾。病起带围宽尽,朱颜改、青镜羞看。风情减,停歌罢笑,愁对酒杯宽。 清欢。听牛背,一声牧笛,云散漫漫。问玄谷冰壶,禅伯仙官。庭下丁香树子,花开后、又见花残。从吾好,玉毫光里,一粒现金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niè):踩,踏。
  • 飞鸾:传说中的神鸟,比喻仙人或美好的事物。
  • 病起带围宽尽:形容因病而身体消瘦,腰带都显得宽松了。
  • 青镜:古代的镜子,这里指照镜子。
  • 风情:这里指风采、神态。
  • 牧笛:牧童吹奏的笛子。
  • 玄谷:深奥的山谷,比喻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 冰壶:比喻清冷高洁的境界。
  • 禅伯:指禅师,修禅的高僧。
  • 仙官:道教中指神仙。
  • 丁香树子:丁香花的花蕾。
  • 玉毫光:佛光,比喻佛法的光辉。
  • 金丹:道教中指炼成的仙丹,比喻高深的道理或境界。

翻译

四周环绕着海上的烟霞,山顶上楼阁耸立,我站在天边万里之外的栏杆旁。在瑶台的高处,我携手与飞鸾一同飞翔。病愈后,腰带都显得宽松了,朱颜已改,照镜子时都感到羞愧。风采已减,停止了歌唱和欢笑,忧愁地对着酒杯,感到宽慰。

清新的欢乐。听着牛背上牧童的笛声,云彩散漫无边。询问深奥的山谷和冰壶般的境界,禅师和仙官。庭院下的丁香花蕾,花开后又见花落。我追求的是,在佛光中,一粒金丹显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感通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环海烟霞”、“冠山楼阁”等意象宏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而“病起带围宽尽”、“青镜羞看”则透露出作者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后文通过“牧笛”、“玄谷冰壶”等意象,引入了对禅理和仙境的探讨,最终归结于“金丹”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