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螺岩

截断云根路欲穷,层峦步步入寒空。 百年踪迹登临外,万里关河指顾中。 阳雁叫霜过北浦,晓梅含蕊候春风。 杖头到处谁今古,云月溪山各异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根:深山云起之处,古人认为云从山石中产生,所以称山石为云根。读音:(yún gēn)
  • 指顾:手指目顾,形容时间短暂、迅速。
  • 阳雁:大雁的一种,这里泛指大雁。
  • 北浦:北面的水滨。
  • (ruǐ):植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这里指梅花的花蕊。

翻译

想要走到那截断云起之处的山路尽头,层层山峦让人一步步走入高寒的碧空之中。 百年来的踪迹都在这登临之外,万里的山河在转瞬之间尽入眼中。 大雁在寒霜中鸣叫着飞过北面的水滨,清晨的梅花含着花蕊等待着春风的到来。 手中的拐杖所到之处,谁又能分清今古呢,云月溪山在不同之中又有着相同之处。

赏析

这首诗以登海螺岩为主题,描绘了登山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描写截断云根的山路和层层山峦,展现出登山的艰难和高远的境界。颔联则将百年踪迹与万里关河相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广阔,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豁达的心境。颈联通过描写阳雁和晓梅,增添了自然的生机和对春天的期待。尾联则在拐杖所到之处引发对今古的思考,最后以云月溪山的异同作结,富有哲理意味。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释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东莞人。俗姓温。弱冠出世,习毗尼于鼎湖。闻天然禅师倡道雷峰,徒步归之。禅师一见知为法器,许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与澹归禅师同日付嘱。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几示寂。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 27篇诗文